


2008年京石段中线调水图

丹江口水库大坝
旧作重发
话说北京 24 北京的引水工程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水源一直受到当权者的高度重视。从耶律楚材、郭守敬到新中国的历届总理,几乎都为北京的饮水操过心。可从没有遇到像现在这样的水危机。据说南水北调又延期五年完成。可人口却提前五年超过了1800万。据介绍,近年北京平均每年缺水在4亿立方米左右。由于地表水的可用量越来越“金贵”,除异地调水之外,北京市供水大部分来自地下水,接近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二。据说,北京超采地下水已维持多年,由此造成大面积地面沉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多抽地下水,到现在平均一年要多抽五到六亿立方米的水,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沉降区,而北京建成区(城区四至)的面积约1040平方公里。据说如不加大对人口调控力度,到2020年北京很可能超过2100万人,甚至有可能达到2500万人。根据北京市的水文资料,若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会低于南水北调以前的水平。
经历从1999到2009年连续11年的干旱,对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北京来说,每一次调水都显得意义非凡。特别是在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宣布延迟5年通水之后,北京缺水的局面将比往年更加严峻。如何维持这座超级大都市的日常运作,确保每个人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哗流水,北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地下应急水源深藏于地下千米岩溶,经过砂石岩砾层和粘土层的过滤,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因水资源短缺,岩溶水源在2003年便纳入北京供水序列。据称,北京地勘部门曾在云岗地区打的两眼华北最深的冷水井,深度分别为1800米和1543米。打穿了距今5亿年的奥陶纪岩层,取水为寒武纪深部基岩岩溶水和构造裂隙水。这不能不让我们心酸、心痛啊!自1999年以来北京的地下水已超采、亏空达60多亿吨!你们的胆子有多大啊!不仅把子孙饭吃了,把祖宗留下来的水也都喝了!
啊,您说我们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不是通过京密引水渠和永定引水渠给北京供水了吗?是啊是啊。可那是在北京人口还少于800万之前的事啦。现在是已经近2000万人口了啊!现在地下水都抽到1500至1800米了。您还想有地上水吗?永定引水渠已经干了七八年了。连后三海都快成死水泡子了。可北京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却看不到水危机的词句。看到的总是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多少。可如何控制人口呢?只字不提啊!引水工程进度如何?说它干什么!怪扫兴的。
据说,为保证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水量水质,从2007年起,河北赤城县以及承德市滦平、丰宁三县不再种植水稻。这项被称为“退稻还旱”的工程,涉及河北10万亩高产水稻田,改种耐旱作物每亩地可得到450元的补助呢。这一工程除去河流蒸发与径流损失,一年可为北京“囤水”过亿吨呢。有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9年间,山西大同册田水库7次向北京官厅水库输水,总计2.6070亿立方米,相当于130个昆明湖啊!山西河北也都缺水呀。
为缺水,据说某位头头还提出过迁都。此议直到现在也还是有人私下里说。可迁到那也解决不了无限膨胀的官僚机构和总部机关啊!我们的传统思维就是,各大部委办局,各大公司总部,甚至是跨国公司总部,都要在北京来办公才好。我们可不可以换个思维方法呢?这些部门和总部多数都不必在北京办公。难道说以现在的交通通讯和控制手段,还怕控制不了他们吗?再说了,机构过度臃肿的问题,怎么就解决不了呢?敢不敢把国外政府机构人员数公布公布,与我们进行一下比较?似乎又扯远了。怎么说水说到精简机构上来啦。净是胡说八道!不过北京若不控制人口,神仙也解决不了缺水的问题。毕竟每个人每天都要用水呀。
不过听说,海水谈化的问题有所进展了。是吗?
如果真是大规模海水淡化解决了。那北京的水,可就好解决多了。盼望尽快看到废水、污水的治理和大规模的回收,但愿海水淡化规模早成气候。再加上电动汽车成为主导交通工具。重现北京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那可就真是我们北京人的福气了!
颐翁有诗叹曰,
引水工程何时完,京都首府不可迁。
臃肿机构精简去,总部转移老少偏。
开发扶贫正需要,下放干部效前贤。
海水淡化抓紧搞,治污回环惜资源。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南水北调进京延期5年,但天津方面的中线工程并没有因此而放缓。今年7月15日上午9点,天津市中心城区供水工程浇筑第一仓混凝土,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配套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天津的城市用水主要依赖于滦河水。1983年完工的引滦济津工程,正是从潘家口水库引出滦河水,以补给唐山、天津二市供水不足。引滦入津工程全长234千米,是当时中国最长的引水工程,平均每年向天津市输送8.1亿立方米的淡水。
相关专家预测,如果不加大对人口的调控力度,到2020年北京很可能超过2100万人口,甚至有可能达到2500万人。根据北京市的水文资料,若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会低于南水北调以前的水平。
引滦工程并未彻底解决这座滨海直辖市的水危机。尤其是最近几年,北方地区连年干旱,水质污染,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日趋紧张。 在有限的水资源下,天津市出路最初只有一条,节约。
来自数百公里外的调水,将经过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石家庄至北京)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这也是自2008年建成以来,中线京石段第二次向北京供水。
人民网北京2011年5月26日电(记者贾玥)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毕小刚日前就北京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及南水北调工程等问题回答了人民网记者提问。回应一:北京人均水资源量100立方米不准确 最近有媒体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对于这一说法,毕小刚表示,人均水资源量随季节、年份、降雨量、人口变化而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和极端不稳定性,是动态数值,是否仅为国际警戒线的1/10,也要视对比的时期和对象而定。
“按照北京市目前1961万常住人口来计算,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应该在120立方米左右,但这一数字也许在今年雨季到来后就会变化。”毕小刚说。 但他强调,现阶段北京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是不争的事实,保障水资源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再生水使用力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势在必行。
回应二:从河北等周边省市调水协议延长保证农民收益 “今年将继续与周边省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为北京调集更多的水资源。”毕小刚表示,经过前段时期工作,目前已与周边省市初步达成协议,将继续通过调水来弥补北京水资源不足。但他未透露具体调水量。 据介绍,北京市已与周边省市签署了退稻还旱协议,将拿出资金支援水源地、特别是地处上游的河北省,用来调整产业机构、退稻还旱,并保证农民收益逐年递增。
“从近些年的成果看,这种经济合作、互利互惠的工作机制效果明显,并且受到当地老百姓欢迎,原定三年的合作计划延长至今年,目的是为北京提供更多水资源。”毕小刚说。
回应三:引黄河水入京已开始技术论证 毕小刚对于今年将要启动“引黄济京”工程这一说法给予否认。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引黄济京”工程预计每年调入3亿立方水,2014年前,北京每年将境外调水4~6亿立方米。 毕小刚透露,今年有望引黄河水入京与实际工作进展不符,目前仅仅处于技术准备和研究阶段,谈及何时启动为时尚早。 回应四:南水北调将大幅缓解北京供水矛盾 有专家指出,即便南水北调工程2014年进京后每年可提供10亿立方米水源,随着北京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也难以缓解北京严重缺水的局面。毕小刚则表示,这10亿立方米水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北京供水矛盾,供水安全系数也会大幅提高。
他同时指出,在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入京后,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开源节流的新办法,继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治水新技术,探讨如何更好的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回应五:北京超采地下水处于可控状态 地下水既是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学者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北京地下水的埋深已达24.9米,自1999年以来地下水已亏空60多亿吨,北京地下水源形势令人担忧。 “超采地下水对于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从北京目前情况看,地下水超采跟地面下沉处于可控状态,在可预测范围内。”毕小刚解释说,北京土壤结构相对较好,地下水也有补给渠道,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补给快速,遇到丰水年可以迅速补给。 毕小刚表示,在持续干旱年份超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不足,是各国各地区常见的水资源使用方式,北京也不例外。而从长远来看,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入京后,将对于缓解北京地下水位下降会有很大帮助。 回应六: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用水将受严格管理
为限制高耗水企业扩张,北京市已经停止审批高档洗浴业项目。毕小刚透露,同时还会严格管理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的用水情况,对总用水量实行总量控制,规范再生水使用,而高耗水项目审查也将更为严格。
正在向北京市各委办局征求意见的新北京市节水办法规定,市政杂用以及景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洗车应当使用再生水;纯净水生产、洗车、洗浴等用水行业在未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时,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工商许可手续。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京石段工程)建成通水仪式在河北省和北京市交界的北拒马河暗渠工程现场举行。河北省岗南、黄壁庄两水库的水,经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抵达北京,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线京石段工程开始运行并发挥效益。京石段工程除近期担负向北京应急供水任务,还将担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后的输水任务。本次河北省水库从9月18日起开始放水,预计到明年3月10日结束,共174天,共调水3亿立方米。北京市预计收水时间将持续到2009年3月底。河北水到达北京后,输水流量约为12至17立方米/秒,每天进京水量大约为130万立方米。
北京将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程静说,在市政杂用、施工工地降尘、环境、工业等方面扩大再生水的利用范围和数量,高尔夫球场、郊野公园、大型绿地、农业灌溉等使用再生水替代,同时增加再生水灌溉绿地面积二百万平方米,力争年利用再生水六点五亿立方米。
经历从1999到2009年连续11年的干旱,对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北京来说,每一次调水都显得意义非凡。特别是在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宣布延迟5年通水之后,北京缺水的局面将比往年更加严峻。
如何维持这座超级大都市的日常运作,确保每个人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哗流水,北京想尽了一切办法。
河北水利专家魏智敏向记者介绍,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北不但在防洪上要先保京、津两地,在供水上也要先保京、津,“河北始终是老三,必要时宁可牺牲自己”。
魏说,北京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原来是河北、北京合修的,两个水库有河北9亿立方米水指标,到1981年北京水不够用了,9亿指标河北全部奉献。近年,河北水救急北京,但反过来,每年要花数千万从山东位山闸买黄河水来补充河北用水缺口,“今年,河北预计要拿6000万元去买黄河水”。
据专家介绍,近年北京平均每年缺水在4亿立方米左右。由于地表水可用量越来越“金贵”,除异地调水之外,北京市供水大部分来自地下水,接近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二。
北京水问题专家王建介绍说,北京超采地下水已维持多年,由此造成大面积地面沉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多抽地下水,到现在平均一年要多抽五到六亿立方米的水,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而现在北京建成区的面积才1040平方公里”。
这些地下应急水源深藏于地下千米岩溶,经过砂石岩砾层和粘土层的过滤,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因水资源短缺,岩溶水源在2003年便纳入北京供水序列。据称,北京地勘部门曾在云岗地区打的两眼华北最深的冷水井,深度分别为1800米和1543米,打穿了距今5亿年的奥陶纪岩层,取水为寒武纪深部基岩岩溶水和构造裂隙水。这些地下应急水源深藏于地下千米岩溶,经过砂石岩砾层和粘土层的过滤,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因水资源短缺,岩溶水源在2003年便纳入北京供水序列。据称,北京地勘部门曾在云岗地区打的两眼华北最深的冷水井,深度分别为1800米和1543米,打穿了距今5亿年的奥陶纪岩层,取水为寒武纪深部基岩岩溶水和构造裂隙水。
为保证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水量水质,从2007年起,河北赤城县以及承德市滦平、丰宁三县不再种植水稻。这项被称为“退稻还旱”的工程,涉及河北10万亩高产水稻田,改种耐旱作物每亩地可得到450元补助。这一工程除去河流蒸发与径流损失,一年可为北京“囤水”过亿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南起与河北省相接的北拒马河,沿山前丘陵区、斜穿永定河,直至颐和园团城湖,全长约80公里,其中38%为明渠、62%为各类建筑物。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筑物长度为110公里,在全长80公里的北京段上,有暗渠7段,渡槽4座,隧洞3条,倒虹吸11座,19座交通桥梁,在主干渠上有大小25座建筑物。 中线调水将由房山入京,过永定河,经京密引水渠到颐和园,使北京京南的房山、大兴、丰台以及门头沟、通州等一向深受缺水困扰的地区得到缓解。同时,北京市重要的用水单位燕山石化、京西工业区、亦庄工业区等也将近水楼台先得月。按照设计,沿线有11个自来水厂,多个分水口,届时,京城以昆明湖的团城湖为结合点,将形成统一的环市区地表水供水网络,加上原有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北京城区及其周围卫星城镇的供水保证率将大大提高。
为了在南水北调长江水进京前,保障北京水资源供需平衡,水利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8年开始编制《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下简称《规划》)。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规划》,并明确要求规划实施期由10年压缩到5年,确保北京用水无虞。《规划》确定通过上游地区节水,保证北京供水水量;通过上游地区治污,保证北京供水的水质;通过上游地区建设水资源保护生态经济区,保证北京及周边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规划》批复后不久,国家成立由水利部为组长单位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小组”(下简称协调小组),国家计委、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为副组长单位,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河北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参加。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协调北京密云、官厅水库水源保护和省际间水量分配,组织协调监督规划项目实施。
2003年2月18日,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力保障首都供水安全”会议,会上京、冀、晋三省市签订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实施目标责任书》。 2003年10月,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放水,下泄水量为5010万立方米,沿桑干河经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涿鹿、怀来等县进入官厅水库,输水线路全长185公里,时间约16天 大同市有关部门向《瞭望东方周刊》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9年间,山西大同册田水库7次向北京官厅水库输水,总计2.6070亿立方米,相当于130个昆明湖。 持续为北京输水的册田水库是山西第二大水库。这座库容5.8亿立方米的水库,位于大同市区以东60公里的大同县境内,始建于1958年。册田水库原设计任务为防洪、拦沙、灌溉,1993年经加固后,水库任务变为工业与城市供水、灌溉和防洪。
大同册田水库位于桑干河中上游,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村北、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距大同市60公里。它横截桑干河水,东西长30公里,下游为乌龙峡,长约10公里,兴利水位面积约5万亩,蓄水8600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40多万亩,年产鱼五万多公斤。

贾富忠是册田水库管理局副局长,1972年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就到此工作,一干39年。 2003年册田水库向北京输水5010万立方米,当年的水库蓄水量只有8135万立方米。“都是免费的。”贾富忠边看记录边说。
从2003年至今,册田水库先后7次向北京官厅水库输水,其中2004年向北京输水7140万立方米,是7次中输水量最大的一次。输水结束后,北京方面给册田水库奖励了100万元。2005年,输水6700万立方米,册田水库又获奖金200万元。 到了2006年,向北京输水“贡献大,回报小”的局面出现转机---在山西省和北京市的多次协商下,册田水库有了两项收入:一、册田水库每输出一立方米水可以获得0.04元管理费;二、官厅水库收到一立方米水再给0.25元管理费。 “水从册田水库流到官厅水库起码有50%左右的损耗,算下来一立方米的水最多也就一毛二,”贾富忠说:“加上前面的4分钱,输一立方米的水到最后有一毛六的‘管理费’入账。”
2009年,山西省物价局成本调查分局曾对册田水库的水做过成本调查,贾富忠回忆,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册田水库一立方水的成本为0.47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