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造成位于三元东桥东侧辅路上的一条自来水管道突然爆裂,滚滚的清水像喷泉一样从便道上的一个水井里不停往外冒。仅仅10多分钟,三元东桥下的辅路就变成了一片汪洋,过往的车辆行人只能绕行f三环主路。因为大水阻断了交通,一个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主动当了一回“摆渡人”,用自己的三轮车将过往的行人送到马路另一边去。
旧作重发
话说北京 36 北京的地下水
据北京地勘局资料,至地下150米北京地下水储量约600亿立方米。北京2001-2008年地下水均缺口12.7亿,至今累计缺口102亿。1960年北京打井深度不到10米,如今北京平原地区100米井已经废弃,新井直达150米,几乎触及基岩。试问,人口继续这样增长,地下水还能坚持多久?一些学者认为随着北京人口激增,将意味着不出10年地下水可以耗竭殆尽。
本来这话说北京第36期,要写北京的地名。可颐翁临时决定改为话说北京的地下水。说明颐翁对地下水的关注程度,已远超过了对北京其他各种问题的关注。
造成北京严重缺水的原因很多,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节水意识不足是其中之一。每天的新闻联播前,都是酒类广告。可为什么就没有这事关北京生存的水,特别是地下水的枯竭问题,没有一个人关心呢?该不该搞点节水广告?
水资源使用方式问题和用水配比问题。该不该提到北京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您喝的水与洗车、冲厕所的水,就这样永远永远一致下去不成?该清醒清醒了。我们的市场和市政府。
目前水价尚未完全体现水资源稀缺性,北京的企业和个人都应当承担更多的用水的经济责任。水价不高的惊人,节水就难以真正到位。
北京一直处于水资源短缺状态。12年来,北京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旱情最严重的干旱期,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减少了120毫米。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62%。地下水资源量比常年年减少6.34亿立方米。连续干旱和南水北调推迟进京使北京水资源风险加剧。节水更多的是停留在宣传上,甚至于连宣传都没有了。更何谈真正渗入市民日常行为中。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南水北调及应急用水是北京市的五大水源。近年来,北京主要以超采地下水和动用水库库存及从周边地区调水来满足用水需求。
北京超采地下水所带来的隐患不可小觑啊!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近年北京地下水位下降迅速,形成了大漏斗。再加上修地铁时为了赶工期和节约成本,采取了破坏性的施工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将导致生态退化,气候恶劣,岂容忽视!
北京已经是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北京去年用水36亿立方米,其中20多亿立方米来自于地下水。超采累计,何止是56亿?沉降深度又何止是二十几米?沉降面积又何止是2650平方公里?有关人员有几个是敢于说真话,敢于负责任的?我们抽地下水的径流量的每秒多少?您算过吗?
现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大概有1万多口自备井,现在自备井也已经出现了水质恶化,出水率降低等问题。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从2014年长江水进京开始,北京会利用3-5年时间用长江水替换下城区大概是800多个自备井。1972年北京遭遇大旱,随后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至2000年前后,北京市共打生活井1万多眼,工业用井近5000眼。至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下水超过地表水,成为市民生活主要水源。到2008年,地下水约占北京市用水量的65%,平均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维持在25亿立方米以上。
看看,这数字,又冒出来个平均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维持在25亿立方米。平均每年,那么4年就是100亿,为什么只说是56亿?
而按照国际标准,利用地下水的极限是40%,如超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哈哈,关键是谁会去叫这个真啊!?2000年以来,有超过1/3的北京市自来水供水管线破损开裂是由地基下沉引起的,而且水管破损现象多集中在地面沉降发生较严重的朝阳区和东城区。其他如燃气管破损、路面塌陷等市政设施的破坏事件,也都有地面沉降的潜在影响啊!
北京地下水作为水源,加之连续10多年的干旱天气,地下水的水质硬度逐步在增加,过度的开采,地下水越来越深,这样的水,老百姓叫水碱大、硬度大。谁来算一算北京超采地下的“流水账”啊。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以下,不足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的十分之一,成为中国最“渴”的城市。2000年以来,超过1/3的北京市自来水管线破损开裂是由地基下沉引起的。据说北京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163毫米。哈哈,那可是1米16多啊!我们多年来养成的报喜不报忧,你们还要把北京的缺水向老百姓隐瞒到几时啊!阿弥陀佛!颐翁有诗叹曰,
何时地下水抽干?任由龙年龙王算。
从来报喜不报忧,取悦于民混碗饭!
待到地陷三尺三,地下管道全折断!
新闻照做酒广告,节水节能全扯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