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园遐想69

(2022-08-18 18:11:14)
标签:

桃园遐想69

旅游文化

时尚文化

娱乐文化

颐翁诗词

分类: 桃园遐想

桃园遐想69   

            桃园遐想   69 

 旧作重发

    张飞见桃红、杏儿和桃花他们,把他为美人爱美童鹤图的配诗,裱补后挂在了议事正厅中央。连忙说,不妥不妥。这是为那幅你们众姐妹,与仙鹤和小孩子们所画图画,专门做的一首畅想诗。只能挂在一进大厅门里的墙上。待客人们出厅堂门时,方可见到。我再另外搞一首,专放大厅主位后面的墙上。

    于是,张飞下功夫用两天时间,方才写好此诗。

    诗云,    帝王自古尊尧舜,大禹传启未必真。

              篡位夺权皆贼子,杀桀除纣德圣民。

    看来,张飞当时就很有民本思想。中国自古就缺少,归政于民的思想。其实王道本身就是霸道。张飞对王霸之业,始终不感兴趣。只是刘备对他仁义有加。才肯随其左右。若张飞早有野心雄踞燕赵,论其治军治国,绝不亚于曹孟德和刘玄德。只是他不忍心驱使平民百姓,为其一己之私而奔命。这在民国之初的仁人志士中,也颇不乏其例。历史上,人们多只注意帝王将相的所作所为。很少有树雷锋做榜样。可惜有人借雷锋而树民之榜样,树焦裕禄而为自己之外的官德。同时提倡恶斗。实难令后人敬服。这似乎是些题外话。不过从您对三国人物的认识,也可自己品味一下。又有哪一位可与张飞相提并论呢?

    书归正传。姐妹们把张飞所书的这首诗,分左右两个条幅挂在,张飞所画女娲画像两边。在姐妹们印象中,张飞是最敬仰女娲的。她不顾个人安危,炼石补天,是何等圣德之祖。张飞所画女娲画像,肋生双翼。双手托石补天。应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圣母像。张飞的师傅陶亮,给张飞起的字翼德,也似乎颇有深意。这直接影响到了张飞的一生。

    当时刘备,在袁绍处被待为上宾。一是他有皇叔名份,袁绍岂肯怠慢。二是袁绍知玄德还有张飞和关羽两个兄弟,都是有名是大将。这在三国演义里没这么写。不过刘备早在徐州与曹操交战之事,袁绍岂能不知?关羽投降曹操之事,更不可能不晓。袁绍拉拢刘备的目的,也是想鼓动刘备传书关羽,叫关羽找机会暗杀曹操。另外说关羽在曹操处,不知道刘备下落,那也是说不过去的。不过为瞒人耳目。关羽故作不知刘备的下落,却属实情。

    单说袁绍,为笼络刘备,特意将自己的远房妹妹,嫁给了刘备。并专门为刘备修了一处皇叔府。以壯其与皇家有亲之情势。将来讨伐曹操也好师出有名。您想这刘备,为什么四处的异姓诸侯都想与之攀亲?包括东吴的孙权。还不是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为给自己撑门面。其他刘姓诸侯,则很少买他的账。这就是所谓刘备得人和之利。

    关羽投降曹操之后不久,曹操就已经得到了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但却吩咐下去,谁也不准告诉关羽。关羽明知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会被曹操知晓。但曹操不说,他何必主动去惹麻烦?曹操为拉拢关羽,当然会如三国演义中所说,上马金下马银,并派十名美女前去侍候。

    曹袁两边的消息,肯定早已被张飞的细作打探到了。所以张飞最近几个月心情越来越不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这探报的消息,只有张飞和桃花两人知道。其他人肯定不可能知道。张飞与桃花反复商量,一直没有想出更多的办法来。曹袁两家也都知道,那张飞在古城至平原一线有一点实力。这些尽管小说里没有写。但实情是可以推理出来的。

    颐翁有诗叹曰,

        山墙哪有不透风,古今之事情理中。

        王侯将相多韬晦,探马飞驰暗自通。

        蒋某吃亏太自诩,悔之没有学曹公。

        兵道诡诈莫强动,暗度陈仓最明聪。

    话说桃花经与张飞数月研究商讨,总难达成一致。按桃花的意思是,尽快扩充实力,积草屯粮,对袁曹两边分别采取逐步蚕食,左右逢源,最后发挥关羽和刘备的卧底作用,方是成功的上策。可张飞觉着,刘备是大哥,事事必须要大哥做主。自己做主,擅自行动,不太合适。现在只能按兵不动,最后还是依张飞的主张,坐困桃园。并不断派出细作,打探袁曹两边消息。偶尔也发密信给关羽和刘备,探讨行动方案。可刘备和关羽却没有明确让张飞扩充实力的意见。

    此事暂且不提,桃花见张飞的字画颇有长进,也学着练起了绘画和书法。众姐妹也都跟着桃花,天天谈诗论画,学书讲字。一时间桃园的诗书画氛围特别浓重。真不亚于当年的隆中诸葛亮的故乡。有诗为证,

        草堂何止隆中有,遍地方舟学士安。

        莫信书说天下乱,百家诸子尽可欢。

        行乐及时翩翩舞,臭汉脏唐诩诩源。

        王霸秦皇容不得,驱使宰割几悠闲?

    人都说那战乱年代,如何如何。其实据我所见资料。并非天天打仗。而是桃园多多。就如那早春二月电影所描写的,肖涧秋与陶兰的的事例。恐怕当时并不鲜见。反倒是在一片混乱的情势下,文人墨客们被及时行乐思想所笼罩。谁都不想有什么大作为,争相舞文弄墨,共度偏安一隅。也许到了后来大一统的形势下,想找个消费的场所,似乎都难啊。

    书归正传。这秋菊、杏儿他们,还真是谁都不想搞什么扩军备战那一套。后来,只要桃花一提起习武练兵之事,众姐妹就纷纷逃避。或说身子不适,或说精神不爽,竟没有一个跟随桃花附和起哄的。就连杏儿,也常是珊珊离去。弄得桃花也只得做罢。甚至于也张罗着派人把关羽和刘备找回来。张飞本就没有什么称王称霸的打算。见此情形,也乐得消闲自在。反映在书法和绘画上,也就很少有那金戈铁马的大气之作。后来经过战乱和王霸之主的淘汰,几乎没有流传下来。倒是他晚年在成都做了什么将军之后,留下一文半纸。经现代人考证,才证实张飞确实并非只是一介武夫而已。可惜人类好斗成性。把张飞演义成他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动辄打骂斗狠的莽汉。

        书说演义不可信,儒雅文人岂容轻。

        待到天下大同日,寻诗问赋摈雄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游居庸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