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生通信之一——  谈博士生的知识结构

(2015-12-21 22:36:12)
分类: 博士培养
来信收悉!
近日大批考博人士见面,安排密集~今年人员要比去年还多一些,但比较理想的人员却是非常稀少的:一个问题是基础不够(没有生态学或规划学背景的,多是环艺考生),另一个问题是动机不对(没有爱智慧的,多是想留校的)~
之前上《乡土景观研究》,我谈过博士生的知识结构问题,近日结合考博人员的谈话,我完善了对于博士知识结构的思考,答案如下:
博士知识结构状若“金字塔”,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层次:
最下层是“基础层”,含三大板块:一是哲学观板块,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的知识;二是方法论板块,包括形式逻辑学、一般系统论方面的知识;三是技能板块,包括文献检索与分析、科技论文写作等知识。基础层的核心要求是“宽”;
中间层是”专业层“,也含三大板块:一是相关自然科学板块,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人文板块,包括环境行为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三是空间规划设计板块,包括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理知识。中间层的核心要求是“厚”;
最上层是”特色层“,这一层次对应的是要完成博士论文所应该具备的特殊性知识,核心要求是“深”。
目前大部分博士生知识结构特点是”不宽、不厚、不深“,因此最终博士论文的质量实在是”差“!
因此,在博士学习期间,有必要沿着一个主线(博士论文研究方向),设法加宽、加厚和加深!
博士沙龙不宜搞太多专题性、偏深层次的讨论,而更应该瞄准基础层或专业层;研究生课程和自修内容则应该瞄向”专业层“,开题后的学习必须瞄定特色层!
总之,要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特点,要知道优秀博士知识结构的特点,努力达到一个更好的知识结构~
                                                                                                          (岳邦瑞20151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