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作曲家金正平
金正平国家一级指挥、作曲家
有一个故事,被载入史册。一位韩国爱国志士为抗日救国,从韩国流亡到中国,结识了美丽的中国姑娘,并养育了五个儿女。日后,这五位儿女都成为了音乐界中的佼佼者。其中的长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有一部歌剧,凄美绝伦,被誉为“草原版梁祝”。当这部原始民族歌剧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的时候,所观之人皆为之动容,它就是《木雕的传说》。
有一位长者,年近八旬,虔诚为艺术追寻了50多年。他说,他这一生都在不离不弃地从事音乐的创作,从来没有动摇过。无论多么艰难,都执著于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信念。
70
多年风雨人生,他激情蓬勃,孜孜不倦。疾病悄然而至的时候,他幡然醒悟,而后,泰然自若。
他就是金正平,韩国将门之后,一生与音乐相随,一世与传奇相伴,今天,他将走进《抗癌之窗》,跟我们讲述他不一样的抗癌传奇。
为音乐:
不求收获,但求耕耘对金正平来说,他的音乐不仅仅只是音符,而是生命。这种生命感就像他的传奇人生一样,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一直与他同在。
金正平的祖籍是韩国黄海道信川郡,他的身体里流淌着中韩两个民族的血液。自幼,父亲就对身为长子的金正平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即使整日忙于革命事业,也没有忽略对金正平的严厉教育。小时候的金正平跟随父亲颠簸流离于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等各个城市,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但是,金正平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严格要求下,金正平的音乐天赋和文学天赋日益突出。
金老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童年的经历和父亲的影响成就了我今天的性格,我很珍惜今天的一切。交谈中得知,作曲、指挥其实并不是金老最初的选择。当时,充满着革命理想的父亲希望金正平能够继续他的政治理想,让金正平考取了中央大学的中国文学系。金正平在文学殿堂中翱翔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他组织同学成立了音乐社团,经常演出,在学校里非常有名。音乐系的老师得知,非常欣赏他的音乐才华,希望他能继续音乐梦想。这样,大学三年级,金正平正式转到了音乐系,从此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金老认定这次“意外”是命中注定的机缘,从此也就一发不可收拾,有了《长征》(歌剧)、有了《草原之歌》(歌剧)、有了《长白山之春》(交响诗)、有了《塞外秋光》……还有了《木雕的传说》。
民族神话歌剧《木雕的传说》是金老2005 年开始着手的作品,他担任剧本的创作。2007 年1
月,当歌剧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的时候,引起了轰动。有人评价说:“一个如此懂音乐的人写的剧本,蕴含着音乐的逻辑性,一气呵成,勿过多枝杈。”面对无数好评,金老淡然地说:“我爱音乐,愿意用毕生的心力与热情去追寻、去展现这个世界的美好。爱音乐已经成为我的天性,我从来不求什么收获,但求耕耘的过程。”
鲜为人知的是,就是在2005
年,金老在创作《木雕的传说》剧本时,他被查出罹患了肺癌。我想,如非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火一般的热情,我们怎会在两年后的今天看到如此优秀的作品!
谈癌症:
众病之一,常心对待
音乐几乎成为金正平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仿佛与他无关。然而,不幸却悄然而至。
因为忙于工作和对身体的忽视,每年一次的老干部体检被金正平错过了3年。他的身体一向很好,精力甚至比年轻人都好,所以,从来没曾想过自己的身体会出现什么状况。2005
年7
月,单位再次体检,因为金正平搬家了,单位照例还是联系不到他。后来,一位老朋友给他打来电话,嘱咐他一定参加体检。这样,金老赶上了最后一天的体检。金老回忆说,当时我站在X光胸透仪前,医生看了一会儿跟我说,不要动,我去找我们的主任过来看看。主任来了之后,两个人在一起研究了半天,跟我说,肺部可能有点问题,让我马上到我的医保医院检查。我当时没有多想,也没有害怕,我说,有什么问题,您就说吧,大不了就是cancer
嘛!医生跟我说,这个还不能确定,您还是做进一步的检查。
金正平没有告诉家人,因为他不想让家人担心,另外他觉得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一向很好,一点不舒服的症状都没有。第二天,金正平带着X光片到了积水潭医院,医生看过之后对他说,您这个可能有问题,有两个占位,一个鸡蛋大小,一个像提子大小,这样吧,我帮您转院到协和医院,作进一步的确诊检查。金正平再一次只身前往协和,医生看过之后说,您这个八成就是肺癌,建议您再做一次PET-CT,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如果位置不好,就意味着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只能转到内科作化学治疗。金正平这才意识到,真的出问题了。由于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用以做检查,他给儿子打了电话。儿子闻讯后,马上给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姑姑,也就是金正平的妹妹金爱平(中国著名的钢琴家,10
年前曾经罹患肺癌,经过手术治疗后疗效很好,至今没有复发)打了个电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金爱平马上跟自己当年的主治医生支修益联系。
这样,金正平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宣武医院肺癌诊疗中心,找到了支修益教授。支教授仔细看了片子之后肯定地说:肺癌,马上住院!
金老说,恐癌的思想人人都有,当医生宣判的那一刻他也很紧张,但是他很快平复了,这归因于当时医生说的一番话:癌症只是疾病的一种,任何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医治都能置人于死地,包括感冒发烧。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害怕,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病。这席话让金老至今都不能忘怀,不仅豁然开朗,放松下来,而且将他对癌症的态度完全地转变过来。他准备积极应战,战胜肺癌。
准备手术的过程充满着坎坷,当时的金老已经76岁了,肺部手术属于大手术,对于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很高的要求。在做完各种检查之后,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右脑有一个血管堵塞,这意味着,手术中一旦出现堵塞,就很危险。脑科医生建议先把血管堵塞的问题解决了再进行肺部肿瘤切除术。但是解决这个问题至少需要半年。半年的时间,肿瘤会继续生长,那样就丧失了手术的最好机会。最后,经过专家的数次会诊,决定马上进行肺部手术,但同时准备了应急抢救血管堵塞的方案。
手术前的一天,金正平偷偷地跑到室外,吸了一根烟。他当时想,这肯定是我生命之中的最后一根烟了,从此我将远离烟草了。手术很成功,切除了左肺十分之七,同时各种检查都证实了癌细胞没有扩散和转移,金正平没有接受放化疗,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
战死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金正平接受了自己患癌的事实,抓住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他战胜了被称为恶性肿瘤之首的肺癌,有人说是奇迹,有人说是造化。无论怎样,金正平已经能够泰然面对了。
金老说,当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想我为什么能得癌症呢?结果,我总结出来了。患癌绝对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也不是意外的事情,而是必然和意料中的事情。第一,患病之前,在我的生活里,在我的意识中,根本就没有“健康”两个字,只有工作。生活不规律,熬夜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为了一句台词,一个曲子,几天几夜不能好好的睡觉。我的学生常常都没有我能拼。虽然我觉得我的激情永远高涨,但实际上严重透支了体力;第二,忽略了体检。现在都呼吁每年一次体检,老年人最好每年两次,而我在患病前竟然三年没有体检,如果我早点发现,我会做更及时的治疗;第三,吸烟。我15
岁开始抽烟,抽了60多年,平均每天一包。现在我知道吸烟的危害是最大的,也是导致肺癌的罪魁祸首。手术之后,我就戒烟了,我才发现吸烟和不吸烟的身体感觉差异很大。以前,我每天吐痰都是灰褐色的,现在一点都没有了。
病愈后的金老比之前胖了很多,气色很好,说话底气也很足,完全不像一个曾经患癌的病人。除了自己现在不再吸烟,金老还呼吁自己的朋友戒烟。他说,以前自己抽烟的时候没觉得烟味多难闻,现在不吸了,闻到烟味都受不了。他还呼吁,青少年应该远离烟草,影视作品不要有吸烟的镜头,社会要做好控烟工作。
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肺癌让金正平的身体遭受了一次打击,却将他的思维扭转得更多元、更深远了。他明白了:关注内在,关注自己,关注微小,何等地重要,何等地美好。
愿老年:
享受生活,不安于室
与病魔抗御,与岁月同行的金正平教授身上所焕发出来的青春活力,让我动容不已。他用他的激情和生命力告诉我们,癌症只是万千疾病的一种,没什么可怕的!
如今的金老,开始懂得享受生活了。工作对于他来说,仍然是快乐的。还没有出院的时候,他就在病房讨论剧本。出院之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来到他家,继续完成《木雕的传说》的创作。除此之外,金老开始关注养生之道,每天上午陪自己的孙子嬉戏,在楼下的小公园散步,下午在家创作,闲暇之余和老伴或朋友结伴出游……
患病不仅让金正平反思了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还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契机。他说,患病之前,我从来没想过生死,也没有觉得自己是老年人。这场病让我突然从一个只会工作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欣赏生活的人。以前的我,生活只有工作,而现在,我轻松下来,突然发现,生活是这样绚烂多姿。我从风口浪尖上退出来,发现世界如此广阔。我的激情除了用来工作,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为音乐,为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