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弯管子普通话和弯管子武汉话

(2008-02-01 14:16:38)
标签:

文化

语言

方言

武汉

杂谈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是侄子接的,他说:“叔叔,你好!”一口普通话。我有点不爽,用武汉话回过去:“跟叔叔说话,怎么说普通话咧,说武汉话。”电话那头的声音犹犹豫豫了半天:“哦,叔叔。你好沙。”哎!我不由得叹气,怪不得他憋了半天,原来说出来的是弯管子的武汉话。

武汉人说普通话发音不准,被戏称为“弯管子普通话”,这个词把口头表达不顺畅的感觉表现得活灵活现。可是现在,21世纪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再说弯管子普通话,而是说弯管子武汉话。普通话说得蛮溜刷,武汉话却不会说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人把武汉话说成弯管子,这是进步,还是悲哀?

前几年在巴黎留学的时候,如果在大街上或地铁里听到有人说武汉话,定会极其兴奋地循声望过去。那一刻,我的眼睛必定放着光芒,就像寻找心爱的人,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那一口乡音让我神游故国长江之滨。目送背影离去之后,我每每高兴在电话里跟朋友和家人说,今天我看见了武汉人。

哥哥生儿子,这是一桩大事,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孙子比美国总统重要得多。奶奶相信电视广告中的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孙子从小学会普通话,于是号召全家人憋起弯管子说普通话。我坚决反对,武汉人就要说武汉话,方言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普通话完全可以等上学以后再学。但是我毕竟离家远,说话的分量就差远了。妈妈看着周围的孩子们都跟着爷爷奶奶起劲地把普通话弯起来说,害怕孙子落后,也就不顾我的一再劝阻,在家里说弯管子普通话,我的哥哥嫂子也都悉尊母命,一时间家里每个人都说起各具特色的普通话。而今孙子长大了,他的普通话并不因为从起跑线上就开始学习而说得很标准,但是可能永远也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武汉话了,我妈妈也开始感到后悔,但是想把孙子的弯管子武汉话改造成直管子,难度太大了。

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表现了人与故乡故土的难以割舍的感情,乡音是我们离开故土以后与家乡最深刻的联系。在今天功利化的社会中,普通话当然是必须的,它是我们工作和社交不可缺少的工具,国家推广普通话是理所当然。但是方言才是与我们血肉相联的声音,乡音话乡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出各具性格的声音。东北话的豪放和江浙方言的温婉用声音就标示出地域的特色,武汉话则是兼容并蓄,豪放狡黠兼而有之,很多外地人说武汉话不好听,我总是反击说,那是因为他们听不出其中的味道。方言中有很多极具特色的表达是无法翻译成普通话的。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十三亿中国人只会说普通话,中国的语言将变得多么平乏。普通话就像工作时穿的制服,方言才组成多彩多姿的语言世界。

其实,方言并不会影响我们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也都会说一口地道的方言,在让您的孩子说不弯管的普通话之前,是不是让他先学会正宗的武汉话?人生是一次长跑,最重要的不是起跑线,而是漫长的征途。没有方言的人是寂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