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鸟类基本知识
鸠jiū:古为鸠鸽类,种类不一。如雉鸠、祝鸠、斑鸠等,也有非鸠鸽类而以鸠为名的如鸤鸠(布谷)。今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
鳶yuān:鸷鸟。属猛禽类。俗称鹞鹰、老鹰。体长约65厘米。状类鹰,唯嘴及较短。上体暗褐杂棕白色。耳羽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鸢。下体大部分为灰棕色带黑褐色纵纹。翼下具白斑,尾叉状,翱翔时最易识别。攫蛇、鼠、鸡、雏鸟为食。分布几遍我国各地,终年留居。
鹁鸪bógū:即鹁鸠。
鹧鸪zhègū: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我国南方留鸟。
鸫dōng:鸫亚科鸟类的通称。羽毛常具杂斑细纹。春日多善啭鸣,主食为昆虫。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黑鸫、红尾斑鸫、赤颈鸫、紫啸鸫。
鳾shī:鸟纲鳾科各种类的通称。该科鸟体型小,长约3寸。嘴长而尖,脚短爪长。背部苍灰色,翅膀的羽毛黑色,胸部白色,腹部淡褐色。栖息于山林间,为益鸟。
鵙jú:俗称伯劳。
鸲qú:体小,尾长,羽毛美丽,嘴短而尖。
鸱chī:鸢属。鹞鹰。
鹭鸶lùsī:白鹭的俗称。
鸮xiāo:又称猫头鹰。鸮形目鸱鸮科鸟类的通称。头部宽大似猫头,嘴和爪呈钩状,十分锐利。两眼位于头部正前方,视野宽广。耳孔大,听觉灵敏,能觉察地面小动物发出的轻微声响。体羽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昼伏夜出,以鼠类为主食,为农、林业益鸟。种类较多,有耳鸮、角鸮等。我国常见的为长耳鸮、雕鸮。
鹡鸰jílíng: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属受保护鸟类。
liè:啄木鸟。
鸷禽zhìqín:猛禽,如鹰鹯之类。
鸹guā:老鸹。指乌鸦。
鴴héng:鸟类的一属。体型较小,嘴短而直,前端略膨大,翅膀的羽毛长,只有前趾,没有后趾。多群居海滨,主食蠕虫、昆虫、螺类和甲壳类。
鵏bǔ:地鵏。大鸨的俗称。
鵟kuáng:形状似老鹰,但尾部羽毛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稍淡。吃鼠类,是益鸟。也叫土豹。
黄鹂huánglí:黄鹂科,黄鹂属鸟类的通称。共24种,我国有5种,常见的为黑枕黄鹂,又称黄莺。体长22厘米~26厘米。雄鸟全身金黄色,从眼部到头后部黑色,嘴粉红色,脚铅蓝色。雌鸟羽毛黄中带绿。适于树栖,不善步行。夏季分布于我国和日本。主要吃有害昆虫,是农林益鸟。
鹄hú:通称天鹅。似雁而大,颈长,飞翔甚高,羽毛洁白。也有黄色或红色的。
鹇xián:白鹇。雄的背部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分布于我国南部。也为雉科鹇属各种鸟的通称。
鵐wú:雀类的一属。大小和形状似麻雀。但嘴形不同,闭合时,上嘴的边缘不与下嘴的边缘紧密连接。雄鸟羽毛的颜色较鲜艳。吃植物种子和昆虫。
鵩fú:猫头鹰一类的鸟。
鵹黄líhuáng:黄莺的别名。
鹊què:头背黑褐色,背有青紫色光泽,肩、颈、腹等白色,尾巴长,通称喜鹊。性最恶湿,又称干鹊。
喜鹊xǐquè:又称鹊。鸦科鸟名。体长约45厘米。外形似乌鸦,有长尾,飞行时像飘带。羽毛黑中带绿,腹部和背上有白色羽毛。在树上营巢,食昆虫,也吃植物。叫声清脆响亮。
鹦鹉yīngwǔ:俗称鹦哥。体羽常为绿色,或蓝绿色和红色,鲜艳华丽。嘴短强,上嘴钩曲,可钳破坚硬果壳取食果仁。双脚短健,两趾向后,善于攀缘。全世界有339种。我国已知有7种,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有的种类能模仿人说话。
鹎bēi:雀形目鹎科各种鸟的通称。大多成群活动,叫声明亮动听,以野生小浆果及各种昆虫为食,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留鸟。其品种有白头鹎、绿翅短脚鹎、红耳鹎、黄臀鹎、绿鹦嘴鹎等。
鹗è:又称鱼鹰。中型猛禽。体长约50厘米。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脚上有四趾,外侧趾可前后转动,能潜入水中捕鱼。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我国,遍布西部、北部和华南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鹛méi:画眉亚科各类鸟的通称。羽毛多为棕褐色。嘴尖。尾长。鸣声婉转。食虫,为益鸟。我国常见的有棕颈钩嘴鹛、红顶鹛、黑脸噪鹛等。
鹜wù:家鸭。后也指野鸭。
鹘hú: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嘴短而宽,上嘴弯曲并有齿状突起。飞得很快,善于袭击其它鸟类。也叫隼。
隼sǔn:鸟类的一科。猛禽类。上嘴钩曲,翅窄而尖。性敏锐,飞速极快,善袭击其他鸟类。又称鹘。
鹖鸡héjī:即褐马鸡。
鹞yào:1猛禽名。通称雀鹰、鹞鹰。似鹰而较小。背灰褐色,腹白带赤。善捕小鸟。
2鸟类的一属。属鹰科。我国常见的有白尾鹞、雀鹞、白头鹞等。
鹝yì:鸟名。绶鸟,又名吐绶鸡。
绶鸟shòuniǎo:即吐绶鸡。也称火鸡。因上嘴根有肉绶,呈五色,能伸缩,故名。
鶲wēng:鸟类的一科。形体小,长久栖枝头,窥视飞虫,捕获后复飞返原处。种类很多,如乌鹟、北灰鹟、白眉鹟等,都是农林益鸟。
鹨liù:鹡鸰科鸟类的一属。身体较小,嘴细长,尾巴长。常见的有田鹨、树鹨、水鹨等。
鷖yī:鸥的别名。
鹫jiù:鹰科部分鸟的统称。像鹰而较大,嘴呈钩状,视觉敏锐,善飞翔,性凶猛,捕食鸟兽。常见的有秃鹫、兀鹫。
鹬yù:1水鸟名。体色暗淡,喙细长,腿亦长,趾间没有蹼。常栖田泽,捕食小鱼及昆虫。是一种候鸟。天将雨即鸣。
2多数鹬科鸟类的通称。中小型涉禽。体色暗淡。嘴直而细长,足长,趾间无蹼。栖息于海岸、沼泽、河川等地,常在浅水边和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等。常见的有丘鹬、白腰杓鹬等。
鷭fán:水鸟名。形似鸡,背羽暗青灰色,腹面灰黑色,腹部中央灰白色,脚暗绿色。常栖河湖近旁。善游泳,以昆虫、鱼贝为食。头、颈具有角质裸出部分,称为骨顶,俗称白骨顶的为大鷭,红骨顶的为小鷭。
鸀shǔ:山乌。通体亮黑,嘴鲜红,脚淡红。常结群高飞,鸣声脆亮。 巢营于石窟、土穴中。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及华北山地。俗称红嘴山鸦。
鹰yīng:鸟类的一科。一般指鹰属的鸟类。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性凶猛,捕食小兽及其它鸟类。
鹱hù:
鹮huán:鸟纲鹳形目鹮科部分种类的通称。大小如白鹭,喙细而长圆,向下弯曲,后肢粗健,较鹭稍短,但趾爪都长。我国常见的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鹮和白鹮,稀见的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
鹯zhān:猛禽名。似鹞,羽色青黄,以鸠鸽燕雀为食。
鸏méng:鸟纲鹲科鹲属各种鸟的通称。体大,灰色或白色,嘴强直而侧扁,尾部有长羽毛。生活于热带海洋,又称热带鸟。吃鱼类。我国西沙群岛有红嘴鹲。
鹳guàn:鹳科鸟类的通称。大型涉禽。外形像鹤,又似鹭。嘴长而直。翅长大,尾短而圆。飞翔轻快。常生活在水边,夜宿高树。主要食鱼、蛙、蛇等。我国分布较广的有黑鹳和白鹳,都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鹤hè:
鶄jiāojīng:水鸟。体长40~50厘米,喙和腿都很长,活动于湖沼、稻田一带,在我国分布很广。
鸽gē:一些鸠鸽鸟类的通称。体型中等,长约30厘米。胸肌发达,善飞翔。两脚短健,行走甚速。包括家鸽和野鸽。野鸽大多群栖于山区岩隙间,常见的有岩鸽和原鸽。
鸸鹋
érmiáo:又称澳洲鸵鸟。现今第二大型走禽。形似鸵鸟而较小,体高约1.7米。体羽纯灰色。双翅退化,不会飞翔。产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区。善于奔跑,也会游泳。主要取植物的果实、种子、叶等,也食昆虫。
鸺鹠xiūliú:鸱鸮科鸺鹠属鸟的统称。羽棕褐色,有横斑,尾黑褐色,腿部白色。外形和鸱鸮相似,但头部没有角状羽毛。捕食鼠、兔等,对农业有益。
鴜鹭cílù:即鹭鸶。
鸲鹆qúyù:俗称八哥。
鹈鹕tíhú:又称塘鹅,淘河鸟。一种大型游禽。体长可达2米。全身几乎纯白色。双翅宽阔,飞行力强。嘴宽大尖长,嘴下有一大皮囊,能伸缩,可用来兜食鱼类。成群栖息于沿海湖泊和河流中。我国较常见的是斑嘴鹈鹕,嘴上有蓝黑色斑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鹌鹑ānchún:体型似小鸡,长约16厘米。头小尾秃。喉部赤色,背羽黑褐色,杂有浅黄色羽干纹,腹面近灰白色。出没于山区草地和灌木丛中,以谷类和杂草种子为食。雄鸟好斗。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和越冬时遍布全国。
鸧鹒cānggēng:黄鹂。
鸂鶒xīchì: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鸬鹚lúcí:水鸟名。俗称水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囔,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pìtī:科鸟类的通称。体型似鸭,一般比鸭小。羽毛松软如丝。嘴尖而细直。翅短而圆。尾退化,仅剩一簇绒羽。趾间有瓣状蹼。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捕食小鱼、昆虫等,极善潜水。我国有小、凤头等。小体长约25厘米,体羽褐色,食蛙类、小鱼、虾等。
鹪鹩 jiāoliáo:形小,体长约3寸。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点。尾羽短,略向上翘。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常取茅苇毛毳为巢,大如鸡卵,系以麻发,于一侧开孔出入,甚精巧,故俗称巧妇鸟。又名黄脰鸟、桃雀、桑飞等。
鹩哥liáogē:又叫秦吉了。为留鸟或夏侯鸟。通体羽毛黑色而具光泽,前额及头顶紫色,部分翼羽有白斑。常成群树栖,以昆虫和果实为食。善效鸣,其声多变化。
鴂jué:通称伯劳。
鸥ōu:鸥科鸟类的通称。水鸟。嘴细而侧扁。双翅长而尖,善于飞翔。脚短,趾间有蹼,能游水。广布于全世界,生活在湖、海边,主要捕食鱼类。常见的有海鸥、银鸥和红嘴鸥等。
鸦yā:通称乌鸦。鸦科,鸦属鸟类的统称。体长40厘米~49厘米。体羽大多乌黑发亮。嘴和足强壮。鼻孔中有须。多巢于高树。鸣声简单粗厉。杂食谷类、果实、昆虫和腐败动物尸体。广布于全世界。我国常见的有秃嘴乌鸦、白颈鸦、寒鸦等。
鸨bǎo:似雁而略大,头小,颈长,背部平,翅膀阔,尾巴短。羽色颈部为淡灰色,背部有黄褐和黑色斑纹,腹面近白色。常群栖草原地带,飞止有行列,足健善驰,能涉水。
鸵鸟tuóniǎo:又称非洲鸵鸟。现存最大的鸟。雄鸟身长2米~3米,体重平均50千克。头小,颈部长。嘴扁平,翼短小。足强壮,有两趾和肉垫,善奔跑。翼退化,不能飞。主食草、叶、种子、果实,也食昆虫、蜥蜴、小鸟等。产于非洲沙漠地带。
鸭yā: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有家鸭、野鸭两种,但通常指家鸭。
鸳鸯yuānyāng:似野鸭,体型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
杜鹃dùjuān:又名杜宇、子规。外形似鸽,但稍细长。种类很多。部分种类不营巢孵卵,产卵于其他鸟类巢中,或产卵后用嘴衔入,由巢主代为孵卵育雏。主食昆虫,是益鸟。在中国,一般多指大杜鹃,体长33厘米~35厘米;身体暗灰色,腹部有黑色横纹。
鹁鸠bójiū:即鹁鸪。
鸲鹆(鸜鹆)qúyù:俗称八哥。
鶪jú:古书上指伯劳鸟。
鷃雀yànquè:古书上说的一种小鸟。鹑的一种。弱小不能远飞,为麦收时候鸟。
鶗鴂tíjué:古书上指杜鹃鸟。
鸑鷟yuèzhuó: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
鷫鹴(鷞)sùshu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鹘鸼gǔzhōu:古书上的一种鸟。
鳲鸠
shījiū:古书上指布谷鸟。
鴡鸠jūjiū: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雕类。常在江渚山边食鱼。其鸣雌雄应和。
鶖qiū: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头和颈上都没有毛。
鹣鹣jiānjiān:古代传说中的比翼鸟。
鹢
yì: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形如鹭而大。羽色苍白,善高飞。
注:杓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