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晚上的两场足协杯半决赛,三中卫体系的广州富力客场战平广州恒大,并曾两度取得领先;江苏苏宁更是靠着崔龙洙的变阵,用三中卫体系在“龙珠时代”拿到了客场胜利。在这两场比赛中,三中卫俨然成了一种灵丹妙药。
本赛季,石家庄永昌、广州富力、河南建业、换帅之后的长春亚泰都以三中卫作为自己首发阵型的第一选择,北京国安乐视、重庆力帆、辽宁宏运、山东鲁能等球队也都在多场比赛中排出过三中卫的首发阵容,再加上本来在首尔FC就很喜欢三中卫、如今在江苏苏宁终于使用的崔龙洙,三中卫这个过去多年在欧洲大陆争议颇多的战术体系,今年似乎一下子在中超赛场流行起来,大有取代中超球队近年主流采用的4231阵型之势。
那么,三中卫为何在中超广泛流行?它又真的这么神奇么?
- 三中卫,为4231量身定制
三中卫体系在欧洲足坛起起伏伏很多次,最近一次兴盛是从2012年的意甲联赛开始,尤文图斯在孔蒂的指挥下率先推行,随后在意甲迅速蔓延,尤文的三中卫体系今年夏天被直接移植到欧洲杯的意大利阵容中,德国又在淘汰赛中以同样的体系淘汰了意大利。
三中卫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最有效地钳制双前锋战术。2000年之后,双前锋战术在欧洲开始慢慢过时,尤其巴萨王朝崛起,大家都喜欢撤掉一个前锋增加一个中场,来抢夺中场的控制权,此时如果使用三中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比如在崔龙洙的这场三中卫首秀里,申花由于登巴巴不在,只能由马丁斯一人突前,不可能排出双前锋的阵型,苏宁的三中卫大多数时间里都在三个人看马丁斯一人,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并不是很合理。
但是,目前我们熟识的,依然青睐双前锋战术的联赛,一个是意甲,一个就是中超。意甲是因为几十年的传统,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乔纳森·威尔逊说,意大利人有一种向中路收缩的文化性冲动,这是三中卫能在意甲复苏的重要原因。上赛季意甲较常使用双前锋的球队除了尤文图斯以外,切沃、恩波利、都灵、桑普多利亚、乌迪内斯、卡尔皮、弗罗西诺内和维罗纳都是中下游球队,尤其是后三者最终都降级,可见双前锋其实已经是一种比较过时的战术。
而中超则是因为,很多球队都花了大价钱买回来两三个外援前锋,总不能浪费,必须堆在场上,同时,4231阵型又是一个比较稳健,既可以加厚中路防守又能兼顾边路防守的阵型,因此在中超被广泛使用。中超本赛季使用双前锋的球队,同样战绩不敢恭维,重庆力帆、辽宁宏运、天津泰达、石家庄永昌和长春亚泰这几支球队同样排在积分榜下半区,可见进球的多少和前锋的数量并不是正比关系。
随着4231战术的流行,三中卫又代替双中卫重新流行起来,这种体系虽然在边路上防守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对于边锋的盯防,但是现在的4231更多讲究边锋球员内切发起进攻,这就体现了三中卫的优势。而且如上文所述,在对付传统的双前锋阵型,更是具有天然的人数优势。
- 三中卫另一大优点:增加中场战斗力
三中卫体系与通常所说的五后卫死守体系最大的区别,是两个边卫的位置。五后卫的两个边路是两个边后卫,可以有进攻能力,也可以没有,反正死守摆大巴。
三中卫体系的两个边卫,位置更灵活,更靠前,都要求有非常强的反复跑动能力和很强的助攻能力,而两个边卫一旦投入到中场,不管中前场的人员怎么布置,基本上可以保证中场至少有五到六人,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中场优势。
今年联赛中,姜至鹏、糜昊伦、唐淼以及最近被马加特重用的小将齐天羽等人,都在三中卫体系里发挥过非常重要的边路进攻作用,都是球队重要的进攻手段之一。
- 三中卫,拖了中超进攻的后腿?
三中卫体系,归根到底,其实是一种偏保守的战术思想,能在意大利这种防守王国风靡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年的中超,弱队或者需要加大防守力度时使用得更多。比如北京国安乐视今年踢广州恒大连败三场,第四场逼平广州恒大的关键一战中就采用了三中卫(实质为五后卫)的死守战术。这种风潮盛行,直接导致了今年中超虽然引进了很多大牌前锋,但整个上半年进球数偏低,直到最近几轮才有所好转。
而今年最常使用三中卫体系的几支球队,目前丢球数都超过了30个,都排在了球队丢球榜的倒数,用三中卫反而丢球更多?其实不然,长春亚泰在李章洙上任之前的比赛里一直用4后卫,结果防线溃败得一塌糊涂,李章洙上任后改用三中卫,丢球数明显减少。
河南建业本赛季之所以已经丢了30个球还能排名联赛第8,他们获胜的8场比赛均是净胜一球,其中6场是1:0,三中卫体系让贾秀全的1:0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才获得了如此多的胜利。
而广州富力和石家庄永昌本赛季使用三中卫之后,都大大解放了边卫,球队在进攻层面的射门、传中、过人等数据排名并不低,甚至位于球队徘行榜前列。仅仅是因为前锋射门能力匮乏,才导致球队成绩与表现不符。富力在二次转会引入射门能力超强的扎哈维之后,成绩立马大幅反弹,而石家庄永昌由于外援受伤加上二次转会的门迪表现不佳,才导致球队排名靠后。
- 一大死穴限制三中卫在中超的使用
欧洲足坛能风靡三中卫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边锋。边锋可以说是击垮三中卫体系最重要的手段,边锋的位置直插边路底线,三中卫体系的边前卫一旦回不来,就会有巨大空当,中后卫一旦过去补位,整个防线就变得松动,容易被瓦解。
当撤掉一个前锋前场缺少禁区内的抢点力量之后,很多战术体系已经不要求使用边锋,或者不要求边锋下底传中,而改为内切,这使得边锋对三中卫体系的杀伤力大大降低。但是,这一切在中超并不成立。
中国足球历来有培养优秀边锋的传统,也很在乎边路的进攻套路,并且由于大量球队依然使用双前锋、堆外援的策略,因此,中路抢点不缺人,边路进攻的手段就非常重要。虽然郑龙、张文钊等一批之前著名的边路球员本赛季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什么表现,但是以吉翔、曹赟定、胡人天为代表的新生代迎来了集体爆发,加上特谢拉、斯蒂夫等边路突破能力非常强的外援加盟,很多球队在对付三中卫体系时并非太束手无策。
而相对最困难的球队变成了广州恒大,恒大由于本赛季多名边后卫乃至边前卫先后都出现受伤情况(甚至有过左后卫无人可用,被迫启用预备队小将的窘况),缺少边路突击能力,在对阵富力、石家庄、国安乐视摆出的三中卫体系时,想进球都十分困难,即使赢下长春亚泰,也是靠着郑龙在三分钟内的闪光才艰苦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