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很大,数据很小
——写在国足数据库诞生的日子
作者:搜达足球总编辑
刘晶捷
2015年1月10日,中国国家队迎来了2015亚洲杯的第一战,我们搜达足球打造的中国国家队数据库也正式上线。老实说,这算不上什么大项目,目前的完成度也不是很高,但我们至少迈出了这一步。
国足数据库的想法,起初纯属机缘巧合。几个月前,中国足协国管部的人联系搜达,希望能够获得国家队50人大名单当中每个人的国家队出场、进球、出场时间等基本信息,便于国家队新任主帅佩兰能够更快地了解国脚们之前的履历。很快,一份Excel表格就完成了,并在每一场国家队比赛后进行即时更新,久而久之,我们就把为中国国字号球队(含国奥、国青、国少)制作一个全面的数据库,作为搜达在201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只是完成了雏形。
从技术角度看,国足数据库远非什么高难度项目,只要有足够的资料支持,分分钟就可以呈现出来。但现实却是,资料在哪里?足协都来找我们要数据,这意味着什么?
从业十余年的经历告诉我,中国足球的落后不仅是技战术层面的,即便是最基础的东西都远远落后于我们的邻国日韩。以前我当杂志编辑整理球员资料时,最怕的就是为中国球员填写“国家队出场/进球”一项,作为足球运动员的最基础信息之一,我们在这方面的官方记载几乎为零,即使一场一场去数,也会因为资料记载的模糊,和比赛性质的难以界定而发生偏差。当然,民间也不乏统计这类数据的足球资料控,但大家获取数据的途径也基本是互联网或者到图书馆翻阅旧报纸。
在录入数据资料的日子里,我们确实曾尝试向足协求援,但得到的帮助着实有限,那些在互联网流行之前的集训、比赛记录早已经随着足协的搬家、换办公室和岗位调整而没了踪影。记得几年前,我在马德兴的办公室里“淘宝”时,曾经见过一大柜子的废旧足协文件,据说都是老马趁着足协清理旧资料时捡走的,这些当年的废纸在今天看来就是真正的孤品、宝贝。
缺少官方文件的支持,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从搜达的内部数据库,以及20年间的各种足球类报纸的存底当中,为一场场国足比赛,和一期期的国家队集训名单填充内容,但到目前为止,也只能填到1990年代初,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探寻历史,将国足数据库里的空格补齐。
这是一个随处都强调“大数据”的时代,国足数据库也算是搜达向这个时代的献礼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足球最基础的东西做好,见证着中国足球从低谷中一步一步走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