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型
哥斯达黎加主要采用5221阵型,在防守时回收为541,进攻时边后卫顶上去变成3421。
进攻战术
哥斯达黎加进攻主要依靠两个边后卫长传发动,球队由守转攻的切换非常快,通常不经过中场后腰的组织倒脚,后卫和前锋直接形成联系。如果对方已经防守落好位,球则交到两个前腰脚下,通过他们和边后卫、中锋在肋部形成小范围的快速配合,然后直塞后卫身后。几个主要的方式如下:
边路传中——两个边后卫得球后并不下底,45度直接起球,中锋通常向前点跑动带开中后卫,由中场队员从后点插上包抄得分。
远射——只要有机会,中前场球员都果断起脚,特别是博拉尼奥斯、布雷内斯、坎贝尔的远射很有威胁。
肋部起球——当前腰在肋部接到球时,会直接起球(挑传或低弧线斜传)到对方中后卫身后,另一侧前腰和边前卫大胆包抄。
个人突破——坎贝尔、博拉尼奥斯、鲁伊兹几名球员控球能力极强,经常可以凭借个人的技术在反击时突破对方防线。
防守战术
哥斯达黎加后防线是5人配置,3中卫、2边卫,另外加上2名主要将精力投入在防守上的后腰。整体配合非常默契。
造越位——球队在和意大利的比赛中11次成功制造越位。尽管上半场有几次不太统一,造成了巴洛特利的单刀,但在下半场后卫线执行的更坚决,且成功率极高,意大利最擅长的直传身后进攻被成功遏制。
上抢——由于球队采用3中卫体系,所以其中一名有球侧中卫经常提前判断、果断上抢,再加上后腰的包夹,造成对方的前锋很难成功背身拿住球,两场比赛里对方前锋在弧顶区域几乎没有成功拿球的机会。
对位盯人——球队3名中后卫比较灵活、转身较快,判断能力较强,而且由于有人数的优势,所以更多会采取盯人的策略。对对方的前锋全场实施贴身看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定位球
哥斯达黎加前场定位球一般由队内博拉尼奥斯来主罚,他脚法出众,发出的球落点虽然比较深、但是非常合理,一方面能够给抢点队员足够的判断和前冲争顶的时间,另一方面对方门将也很难出击截获。第一场和乌拉圭时杜阿尔泰的破门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球队定位球争顶成功率也非常高。
综合来说,哥斯达黎加两场比赛战术很有针对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球队并不追求控球,两场比赛控球率分别为44%和39%,传球次数分别是329次和371次,都远远落后于对手。但是球队采用更有效率的打法,整体来看基本都是针对对方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布置。第一场不在中场和擅长肉搏的乌拉圭队多做争抢,而是直接通过类似于传统英式打法的长传急攻将球打到对方的防线前,由三名能力非常强的队员进行突破来制造机会,抓住了乌拉圭队后防队员个人防守毛糙的缺点。第二场则大量采用边路传中,落点都在意大利防守最薄弱的中后卫、边后卫结合部,进球也正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机会。而针对意大利最有威胁的皮尔洛,下半场派人专门盯防,让皮尔洛几乎没有接到过球。等卡萨诺、切尔奇、因西捏等技术型球员上场后,又加强了身体对抗,让身体并不占优势的意大利球员很难转身面对球门,只能更多的选择回传。球队略有不足的方面还是中路防守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有时会被对方将球打到身后,好在后防线的造越位战术已经配合的比较熟练。
换人
球队的替补换人两场比赛中都很有针对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库韦罗作为后腰,两场比赛都在70分钟登场,他跑动非常积极,防守时拼抢凶狠,在球队体力下降的时候有效的补充了中场的活力。在对意大利的比赛他替补上场后,很好的限制了皮尔洛的发挥。另一名两场比赛都替补的前锋乌雷尼亚速度和技术虽然和坎贝尔都有一定差距,但是他身体壮实,对对方后防线的干扰很成功,而且在对乌拉圭的比赛里打入了第三球,锁定胜局。
重点球员表现
纳瓦斯——效力于西甲莱万特队的纳瓦斯守门反应异常迅速,而且发挥稳定、判断准确,两场比赛里多次出击封堵了对方前锋的射门。
杜阿尔泰——球队后卫中进攻发起点之一,大范围的长传很准确,上抢果断、凶狠,对于身后球的防守也很少失误。进攻时是球队定位球的主要抢点者,第一场头球得分。
迪亚斯——球队的左后卫,防守稳固,插上助攻时机判断的非常好,和身前的博拉尼奥斯的配合也非常娴熟。在边路接到球时总处于无人防守状态,为他从容传中提供了保障。
博拉尼奥斯——博拉尼奥斯个人盘带非常出色,在球队为数不多的阵地进攻里能够护住球,而且他的传球非常隐蔽,落点非常刁钻,让对方后卫很难判断。
坎贝尔——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是球队实施541打法的前场支点。对于后场长传球的控制非常好,而且往往不等队友的支援就能利用速度和身体进行突破制造射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