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见死不救冷暖人心杂谈 |
据在场的目击者说,老人摔倒时身旁没有别人,人行道上有几块碎石,可能是踩到石头后滑倒的。这时,附近有五六个路人纷纷驻足围观,但却没人敢上前搀扶。老人趴在人行道上,紧闭着双眼,嘴角往外流着血,双手似乎还微微颤抖着。过了几分钟,有两名长发的年轻女子挤进人群,怀疑老人是不是有心脏病,其中一人用手握着老伯,另一人把手伸进老伯的口袋中,试图寻找药物,但没找到。随后,两女子将双手拉住老伯的胳膊,准备将其搀扶起来。“这有探头,女孩子还是不要扶,这种事情说不清楚呀。”围观人群中突然冒出这句话。两个女孩思量了许久,最终把手缩回去了,彼此相望了一下,然后起身,拨打120、110。当医护人员赶到后,老人已经没了呼吸。
老人就这样错过了及时的急救时间,在众人的围观下,慢慢的死去。这让我想起了十二月中旬深圳福田区的益田村,78岁老人肖雨生在小区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其子发现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了呼吸。一个月,看到了两起见死不救的死亡,比起这个寒冷的冬天,比天更冷的是人心。
为什么都不敢上前去救,是什么冷了人心?大多数人都知道几年前的彭宇案:2006年底发生的南京彭宇扶助老太反被告上法庭,最后赔偿四万块钱,据传,如果不是迫于舆论压力,彭于当年还将负全部责任。救了人反倒被当事人诬陷,导致了人情的冷漠,甚至人性的沦丧。
彭宇案给我们救人亮了红灯,可这如果成为见死不救围观死亡的借口,就太没人情味儿了。我们是不是可找出一个办法,在救人的前提下,也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呢?有时间围观为什么不在众人的关注下集体救助呢?我不敢想象如果更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帮人不对还连累自己”等风气才被助长,也许下一个出门的是我们年迈的亲人,也许下一个被围观的人就是我们被摔倒的亲人。人都会老的,从青春到白发,从强者到弱者,从向他人伸出温暖的双手,到需要他人伸出温暖的双手,这个变化是自然的进程,也是社会的道德选择。也是我们自我救赎的途径。
有人说:围观也是一种暴力。见死不救呢?逝去的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同时还失去了一颗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