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体验课:死在当下

(2010-12-09 22:12:46)
标签:

校园

  据说台湾高校首创死亡体验课程,学生实际模拟写遗书,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历程,很多人躺进棺材里,才惊觉“很多是还没做”,而让大家更懂得珍惜,把握生命。构建“生命礼仪实务教学中心”,除设有悲伤辅导,临终关怀,多功能奠礼堂等专业教室外,还有1间放置有10具特制棺材的死亡体验室,让学生完整体验死亡过程。

 

这样的课程很好,不仅对于学生,还应该对所有人开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或者体验死一把的感觉。有句老话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只有到快死的时候,往往才更看得清楚自己做过什么,悔过什么,还想做什么,还想珍惜什么。可一旦到那时才明白,生命已尽,什么也做不了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如果生命有两次,会不会第二次生命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趋于完满。

 

之前看过一个测试,把人置于狭小的空间,越是不能活动就越想活动。其实,这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的求生,狭小的空间限制了行动,生命就间接不属于自己支配,内心会产生一种恐慌,促使四肢慌乱,无法平静。当时看到那张照片时,人出于两面墙的狭窄空隙里,只是看着图片想象,心里都会不安。人生求生欲望很强,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自我保护能力也会行动。这也是体验死亡气息的一种方式。都是使人心里产生恐惧。

 

也许,对于媒体每天报道的新闻上的事故死亡人数已经麻木,对于生命,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也都会有人新生。活得久了,就忘记自己也是生命,而不是机器。什么时候,我们真能把自己真正当做一个个体生命去活。

 

学校成立生命关怀事业科,目的在于培养全方位的生命礼仪师,学生躺在棺木中的模拟时间虽然止呕10分钟,但是“真切感受过死亡,就会产生同理心”,对亡者,家属多一点尊重和关怀,对生命价值有更深刻体会。死亡体验课程除了从医学,心理学,宗教等角度看看待死亡,更加加入意识观念,“在死的当下,也有意识存在”。从而在面对死者的家属,不只是表面的表象,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同情。达到这种心理,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不管这样的课程的设立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有利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相对于大陆的学校等有关机构,像这样的生命体验还是不多见的。我们经历过,看过了那么多的生命瞬间从这个世上消失,更加应该对生命和未来的生活有不一样的感受。活在当下,因为也许不知哪一刻,你也会死在当下。好好地活着,勇敢的去做想做的事,真心的去爱,即使死在当下,也可以在闭上眼的那一刻露出微笑。

 

生命无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