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能成为一个成功的IT人,却永远搞不清楚女孩为什么不喜欢你。”——《社交网络》有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的电影。估计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的感觉都是“喘不过气儿”。不管是从人物对话还是情节安排,都是急风骤雨般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个网络天才的创业之路。
有人说,《社交网络》是虚构的电影。《Facebook效应》这本书的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称:“《社交网络》这部电影确实有一些真实的内容,但也拥有太多的错误,太多根本性的误导。”不过即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注重的不是清洁的真实性,而是给观众留下的映像,视觉和感官的刺激,“过瘾”才是最终效果。
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一部电影能让人振奋人心的电影,除了情感不是大喜大悲有深刻记忆外,就是让你看不懂得,又隐约明白的那种才是好的。《盗梦空间》就是类似的似懂非懂才引起那么多人的好奇心。据说YAHOO的十三家权威媒体给出了惊人的A,《阿凡达》也不过是A-,《盗梦空间》也是区区的B+。可见这部电影可看性还是很大的。
Facebook,一个用户近十亿的社交网络,流量全球第二大,仅次于
Google。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称为“盖茨第二”,却是一个有社交障碍的天才。他不善于与人沟通,从影片来看他身边的朋友不足四个,却拥有上亿网络朋友。陈丹青说过:“凡是天才,都是偏才。”而我觉得应该在“偏才”前面加上“疯狂”,唯有“疯狂的偏才”最终才会成功。
影片充分表现了马克·扎克伯格的自负,急躁,冷漠,容易激动,可一个正常年轻人会怎样呢,他们不会去为自己想做的是执着,所谓的全才,不过是在为下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的考试而啃书,他们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不顾一切的去做一件事,是多么值得的。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告诉所有年轻人一个道理:“我们来打破这一切吧,挑战那些传统观念,就用我们的未来当实验品吧!”
他成功了,成为人人羡慕遥不可及的偶像,在他成功之前呢?连他的女朋友都不能理解他,影片主题反映一句如今非常流行的时髦话——“有了五亿个朋友,就不可能没有几个敌人。”这让我又想到最近的3Q大战。通过最近的观战,对于那些说“这场战争没有输赢”的人,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可笑。一开始就不是一场打输赢的战争,与其说是自卫,不如说是玉石俱焚,都已落水的人,看谁先把谁死在水里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