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别人的提示才知道,今天是6月6日,高考前的最后一天。
想起高考我就觉得很兴奋,考试的意义不大,就感觉是场爽的不能再爽的考试。在我的记忆里,只有高三,没有高考。
或许这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态,平时或许还紧紧张张,一遇到大考就想玩儿,在别人认真复习抱佛脚的时候,我的脑子在远方流浪。因为我一直相信,只抱佛脚平时不努力,考不出什么成绩;平时扎实了,考试放松点儿也不影响什么。而事实上,我一直坚信的东西只是偶尔给我点儿安慰,抱“佛”脚,“佛”还是会保佑的。
高三很辛苦,很枯燥,让人想抓狂,通常处于崩溃边缘。学习是件快乐的,考试是轻松的,分数是痛苦的,排名是惨不忍睹的。因此得出结论:高考的是考试中的考试,轻松中的轻松。在高中以前的所有考试中,唯独高考是最享受的。
我还记得在离高考一个月是我是最兴奋的,满脑子都是考完后的三个月“纯假期”。早已盘算好假期要做什么。看小说,把我想看的通通看完,然后计划旅行。其实最爽的还是,当老妈唠叨我:“还看电视剧呢。”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行啊!”再也不用为多睡一会儿,多玩儿一会儿,多做一些无聊的事而产生罪恶感,但这些罪恶感的事,高考之后反而都不想做了。就像高中时经常看‘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现在给你大把时间,懒都懒得去瞄一眼。有一结论:所有的书,都是上课时看最有意思,最有效率。
话又回到高考前的一个月,兴奋之至不知做什么好,当然做什么手里都要拿本书,不管是真背还是装背,客观上尽力了,主观上暂且尽力吧。那个时候经常听到有同学对我说:“你看什么呢,背着书都能傻笑。”如果我能背书背到傻笑出来,那我一定有问题,在确定我还正常的情况下,解释是又神游到高考以后的计划了。
不知道那时候听谁说的:大考大玩儿,小考小玩儿。我正应这景。
我很奇怪为什么会紧张,老师紧张,家长紧张,社会紧张,凡是联系到高考的似乎人人自危。我也没见过特别紧张考生,想到那时候似乎很多同学都处于兴奋状态。皇帝不急太监急。高考那三天我住校,再三叮嘱父母谁都不要来,一次考试至于吗,结果第一天上午考完还是来了,理由是怎么说也要感受一下高考外围的气氛吧。不管是什么时候考试,我最讨厌见得就是人。
现在想起来,上这么多年学,高三过的最充实。习惯每天学数学学到二半夜,喜欢早晨在大家都没起之前第一个去教室,除了天天考试给别人考得之外,每天都像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让我回忆高考,没什么印象,唯有的印象是从小到大灌输的高考思想一点一点地变得稍微实在了点儿,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得高三,才是胆战心惊,惊心动魄,承受能力差的着实有些危险。
提到考试就让人崩溃,如果没有平时的模拟考,再上几年高三,多累几年都愿意。但是站在高考的边缘,还是应该高喊一声:去死吧高考!死后才能重生!
想起高考就替那些考生再次兴奋,多爽啊,假期,旅行,肆无忌惮,可以短暂的享受一下目中无人的感觉,抓紧时间牛B一次,最佳时间是在高考之后成绩出来之前。此阶段,人生再难得!
高考算什么,海市蜃楼。真正的意义在高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