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为何要为“凤姐”炒作

(2010-04-02 22:35:32)
标签:

公众心理

凤姐

校园

从“凤姐”开始爆出雷人的征婚条件到现在,关于“凤姐”的新闻可谓是此起彼伏。“凤姐”先是去了北大征婚,前两天又来了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南校区,中华广场征婚,据说她下一个目标是去上海。她这一路走来,征婚者几乎为零,而看热闹的为百分之百。在大家心里,“凤姐”到底是什么概念?笑话?丑陋?变态?炒作?我相信只要是精神正常点儿的男的,尤其是她所希望的“才子”,都不会去应征。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去炒作一个笑话,而且是几乎人人想避而远之的新闻?与其说是某机构,某媒体公司的炒作,还不如说是大众的炒作,人人有份。

“凤姐“的走红,可以反映出这个社会大众心理之怪现状。

一怪:越是离谱的事,越是有刺激性的事,无论它带来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都是大众所关注的,畅聊的。满足了某些公众的低俗情趣,无所事事,爱嚼话根子的天性。

二怪: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很好的传承着爱看热闹的习惯,有热闹大家来看。你不管我不管,只要不与我有关,有热闹为何不看。

三怪:公众的自我安慰的补偿心理。连“凤姐”都可以这样征婚,鼓励了不少人勇敢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大胆的付诸行动。

     同时,也反映了媒体娱乐文化的低级趣味,媒体代表了一部分公众的眼光和审美观。生活中如此无聊没趣,导致这么多人对“凤姐”的关系无微不至?关于“凤姐”的报道,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有传播价值的新闻,当“凤姐”雷人征婚开始时,就应该意识到这是利用公众心理来炒作,是哗众取宠。至今很多媒体和公众还没与意识到,取宠的是“凤姐”,而哗众的却是我们自己。

 (附:鲁迅 《〈呐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