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行日志六:避暑山庄古典建筑掠影

(2012-09-02 12:31:47)
标签:

避暑山庄

古典建筑

假日旅游

旅游文化

旅游

分类: 旅游文化

北行日志六:避暑山庄古典建筑掠影

 

文图/一川清流

 

 http://s10/middle/4ffaa31enc8b08388b6f9&690

从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进入山庄,由南向北,直至走出最后一道门——岫云门,再经过风景如画的湖区,留给笔者比较深的印象,则是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特有的建筑风格。同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其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与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山庄的最大的特色,是其园中有山,山中有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将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至空前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不可多见的典范。

山庄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特色,堪称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主要集中于山庄南端,是皇帝行使权力、居住、读书和娱乐之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集中了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又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上,避暑山庄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之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同时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元素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尤其是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且寺庙殿堂中,完好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赋有融合性和创造性内涵。

以下是笔者此次避暑山庄之行拍摄的一组颇有代表性的建筑。

 

澹泊敬诚殿

 

http://s7/middle/4ffaa31enc8b08542fce6&690
 

澹泊敬诚殿为山庄的主殿,初建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原为松木结构。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用金丝楠木改建,又俗称“楠木殿”,其价值无可估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澹泊敬诚”匾额。“澹泊”二字源于《易经》中的“不烦不扰,澹泊不失”。其意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修身之道”。三国时,诸葛亮在《戒子书》中也曾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后人。康熙皇帝非常欣赏这两句名言,并将“澹泊敬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烟波致爽殿

 

http://s5/middle/4ffaa31enc8b086bc9bf4&690

位于澹泊敬诚殿后,乃皇帝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筑风格及形制与前朝各殿保持一致,面阔七间。正中设有宝座,是皇帝接受贵妃朝拜之地。西次间是佛堂,东两间是皇帝和御前大臣们议事的场所。西暖阁是清帝的寝宫。康熙谓此处“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而题为“烟波致爽”。据史料记载,18601028日(九月十五乙巳),咸丰皇帝在此殿西暖阁被迫签准同英、法、俄的《北京条约》中,将香港对岸南九龙割让给英国,承认《瑷珲条约》中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的丧权辱国条款有效。

 

云山胜地

 

 http://s14/middle/4ffaa31enc8b088341c0d&690

位于山庄烟波致爽殿之后,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五楹重层,进深两间。一层中间设扇门,二层设廊。此楼不设楼梯,由东间外的假山蹬道上楼。一楼西间原有室内小戏台,是帝后日常听曲娱戏之所。《热河志》描绘此楼说:“高楼特起,八窗洞达,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故得此名。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这里亦是清帝与后妃们观景赏月之地。由此楼北眺,苍峦碧水,浮云皓月,烟景迷离,美不胜收。

 

岫云门

 

 http://s15/middle/4ffaa31enfd6e55d9080e&690

位于云山胜地楼后,系三楹垂花门,为正宫的后门。“岫云”二字与云山胜地楼的“云山”二字相呼应。开门可见“望鹿亭”和“驯鹿坡”。不难想象,当年这里麋鹿漫游、霭遮树掩景象是何等气派。出岫云门,胜景荟萃的苑景风光便映入眼帘。由此下鱼鳞坡,即为山庄赛江南的湖区风光了。

 

沧浪屿

 

 http://s6/middle/4ffaa31enc8b08a86b1c5&690

素有承德避暑山庄园中之园之称。由后门入,但见一泓池水,碧荷争翠,怪石横空,峭壁直下,势如千仞,清泉汩汩,一幅“天水涵溶万象收”景象。从正门进,满目山石嶙峋,曲径通幽,有室三间,是康熙帝读书之所。又因当年阶侧有一株双干古松,故室名“双松书屋”。双松书屋北毗连敞厅一座,北檐悬“沧浪屿”匾一面,槛联为“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烟雨楼

 

http://s13/middle/4ffaa31enc8b08b93dc2c&690
 

位于青莲岛。乾隆四十六年(1781),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而建,同名烟雨楼,为山庄内最晚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方形,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稍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顶层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另挂楹联“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八方临渺弥澄印鸳湖”。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曾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

 

一片云

 http://s2/middle/4ffaa31enc8b08cb34031&690

http://s8/middle/4ffaa31enc8b08d632bb7&690

位于山庄如意洲乐寿堂之东、延薰山馆左邻,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八景。一片云是如意洲中最高建筑物,南向,门殿面阔5间,殿后有楼两层。驻足远望,松云掩映中只见一楼高耸,似一片浮云。而置身如意洲,四面临水,群山环列,“云气或起于树中,或浮水面,或飘入室中”,“白云一片才生岫,瞥眼岫云一片成”,因此得名。据地导介绍,此楼为帝妃观戏娱乐之处,对面玉片浮即为舞台。

 

乐寿堂

 

 http://s1/middle/4ffaa31enc8b08ea44dc0&690

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此堂为1998年复建。

 

延薰山馆

 

http://s3/middle/4ffaa31enc8b08fa55f02&690

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四景,是山庄初建后康熙皇帝处理政务的朝房。殿里是按乾隆年间的复原陈列,明间北墙上是康熙御笔“敷畴鬯泽”,意思是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清时代得以兴大发扬。殿内有瓷器、珐琅盆景、书橱等陈列品和使用品,极为考究。此殿重要文物是嘉庆十一年(1816)的御笔诗轴,道出了嘉庆时期大清王朝日趋衰落的历史事实。

 

至此,因走马观花,笔者所见山庄内主要建筑大抵如此,自知挂一漏万,不得不就此忍痛打住,继续着后面的游记见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