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发炎”:谁在“误导公众”?
(2012-08-03 09:07:14)
标签:
杂谈 |
文/一川清流
近日,有记者在石家庄男科医院博大医院化验时,用绿茶替代了尿液,随后医生称尿液检测出了炎症、霉菌和杂菌,记者被诊断出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并被要求花费高额费用进行相关治疗。对此,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认为,该报道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是误导公众,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2012年08月02日《新京报》)
从上述简短报道中可以看出,表面上看,好像记者上演了一出恶作剧,使得一向备受垢言的过度医疗着实被绿茶戏弄得原形毕露,惹得卫生部“砖家”恼羞成怒,指摘记者以茶代尿“有悖记者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误导公众”云云。可是公众并不以为这是记者“误导公众”,反而更加确信,将茶水“诊断”出“发炎”的医院以及卫生部“砖家”,不仅是在“误导公众”,而且是在坑害公众。
值得玩味的是,卫生部新闻办相关负责人承认,在2007年,就有媒体用茶水在医院送“尿检”,结果显示有炎症。卫生部当时做出了回应。“这次和2007年那次事件几乎一模一样。该说的话,2007年都说过了,那次的回应也表明了我们现在的态度。”也就是说,早在5年前,医院就曾作出“茶水发炎”的诊断。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卫生部并非从自身找原因,着力提高尿检的科学性,自己首先不讲医德,反而倒打一耙说记者“不讲道德”,“误导公众”,如此无赖,真是岂有此理?!
还令公众纳闷的是,既然5年前某些医院已经被绿茶戏弄而露出伪科学的马脚,那么5年后的今天,为何某些医院居然如出一辙地作出茶水罹患诸多“炎症”的诊断,进而继续误导公众,要求“患者”必须花高额费用“医治”“重度炎症”呢?说到底,还是一些无良医院设下的敛财圈套。然而时任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却诡辩称,这是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问题,因为这些仪器有着“特别指向”,你让尿检仪器去检验茶水,无异于人为打乱了有具体运行环境设定的电脑程序。
原来,按照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话说,之所以出现“茶水发炎”的错误诊断,是因为“检验仪器”的先天不足,而非“人祸”。意思很明显,一旦离开了“特别指向”,尿检仪器也就成了无头苍蝇乱飞乱撞,因此作出误诊也是理所当然,故而医院便依据这种误诊进行过度“医治”,唬住谁是谁,乐得盆满钵满,一条拿“患者”作为“摇钱树”的黑色利益链就是这样炼成的,的确令人不寒而栗。真的不知道,至少这5年来,全国类似这种“特别指向”的尿检误诊坑害了多少“重症”患者?
有关医院的误诊率,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据最近媒体报道,河北钢铁集团河南舞钢职工医院3天内连续发生2起入院病人不明原因死亡事件,而当事医院却表示“国内医院都是50%的误诊率,这很正常”。此语既出,国人皆惊。由此不难发现,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和某些所谓“砖家”斥责记者“误导公众”的缘由,无非是竭力维护他们认为的“正常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记者暗访揭穿了某些医院赤裸裸的“过度医疗”内幕,就是破坏了“医疗秩序”与“和谐的医患关系”,真让人不得不摇头叹息,天底下还真有如此荒唐透顶的逻辑悖论。
据悉,自博大医院虚假治疗行为被媒体曝光后,石家庄市卫生局官员表示,已连夜对该医院进行了查封,石家庄市政府同时联合市卫生局等部门,召开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大会,将对该市所有医疗机构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欺诈行为。这说明,石家庄市卫生部门已公开承认“茶水发炎”事件并非记者“误导公众”,分明是院方“医疗欺诈行为”。然而令人无语的是,卫生部却公然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不能不说以卫生部领衔的医疗机构已病入沉疴,若非及早猛剂彻治,恐怕从此真的无可救药了。如此社会之殇,岂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