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啥取名“勃基上校”?

(2008-03-05 15:23:56)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blog

取名

勃基上校

随笔

杂谈

休闲

分类: 杂谈随笔

为啥取名“勃基上校”?

 

 认识我的人都问,我的BLOG为啥取名叫“勃基上校”呢?

 那还是八十年代初,小日本产的卡式录放机通过“地下航线”(也就是走私)刚刚进入大陆少数家庭的时候。当时卡式录放机俗称为“三用机”,就是具有录音、播放、收音三种功能。咱家也赶了回时髦,花了700多元通过关系在湛江海关买了一台HITACHI 8155单卡立体声四喇叭三用机,700多元在当时来讲可称得上是个大物件了。因为,当时大多数家庭还是用粮票换SANYO单声道两喇叭的2429。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盘名为《16首最动人的电影主题音乐》卡式磁带,上面还标有stereo字样。要知道标有stereo和标有Mono那可是不一样的咯。而如今CD、DVD几乎是见不到Mono了,最起码也都是stereo2CH,更高级的如DTS、THX、DOLBY都是5.1、7.1声道的了。其实,那盘带子按现在的说法就

(收听前请先关闭首页的音乐播放器,再双击播放键收听《勃基上校进行曲》)

 

是盗版的,里面包括有《哆唻咪》、《五〇密探队》、《最漫长的一天》等16首奥斯卡获奖电影的主题音乐和插曲,说句真心话奥斯卡是啥玩意,当时确实不知道,只是初次听到确实感觉到耳目一新。其中一首桂河大桥主题曲《勃基上校进行曲》,尤其是它是以口哨轻音乐表现出来的给我的印象最深。于是我也模仿着吹,感觉还不错。要知道当时吹口哨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勃基上校进行曲》随着那盘《16首最动人的电影主题音乐》磁带已经听不出stereo的效果了,终于有一天磁带变为了麻花。我迫不及待地到书店、音像店查找,但每每都是扫兴而归,但《勃基上校进行曲》始终在我脑海中无法消失。

      九十年代中期VCD盛行,在一次买碟子时不经意间发现了《桂河大桥》,看到它时耳边不禁响起了《16首最动人的电影主题音乐》中的口哨轻音乐《勃基上校进行曲》。在回家的路上,我翻来覆去地阅读碟子封面上的故事梗概,忐忑的我想不会错吧,应该是它吧。回到家一看----哈哈哈,就是它!那个美的呀!

    可以这么说,《勃基上校进行曲》魂牵梦绕了我足足20多年,而亲眼目睹《桂河大桥》了却我10多年的梦寐以求的期盼。

     

    附:故事梗概

     一九四三年,在日本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强迫全体战俘在缅与泰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但是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尼科森等被关入禁闭室并遭到非人的待遇。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并找到英军突击队,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此时,在战俘营中的尼科森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呢。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大桥终于建成了。在载有日军大部队的列车即将通过大桥的那天,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墩上,但被作最后检查尼科森发现了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最后桂河大桥还是被炸毁,载有日军大部队的列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却壮烈牺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鸽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