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新论和地震预测
杨发武
内容提要:大地震是龙卷岩浆引起的,龙卷岩浆能产生很强的垂直磁场,所以通过对异常垂直磁场的检测就能提前准确地捕捉到地震。
关键词:龙卷岩浆、垂直磁场、地震预测。
许多自然现象,我们没有认识它们时,觉得它们是多么地复杂,当我们把它们认识了以后,发现它们是那样地简单。
一、干旱原因
降雨是冷暖空气汇合后形成的,某地区长期干旱说明冷暖空气在这里不易汇合,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一地区长期存在着由上升气流形成的屏障,阻碍着冷暖空气的汇合,自然在这里就难以形成降雨。如图1。
http://s6/mw690/001sNHM1ty71XzbxtINd5&690
上升气流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知道,地球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心温度超过了5000度,这一现象表明,地球内部肯定有一种不断获得热量的方式,既然地球内部有获得热量的方式,那么就必然要有一种释放热量的方式,地球内部释放热量的最好方式就是对流,如果某地区地下岩浆从外核对流到了上地幔,那么发生对流的区域地温就会升高,地温升高就会引起气温升高,最后引起空气上浮形成干旱。如图2。
http://s3/bmiddle/001sNHM1ty71XzeXqbo12&690
那就是说长期干旱地区的下方,地幔不再是固态,而是温度较高、粘度很小的液态。
二、灾难性的大地震都是龙卷岩浆引起的
长期干旱地区的下方,地幔不再是固态,而是温度较高、粘度很小的液态,既然是液态,那就有形成涡流的可能。
如果岩浆出现了像龙卷风一样边旋转边上升的涡流,当岩浆涡流向上的冲力大到地壳无法承受时自然会破裂发生地震。如图3。
http://s6/bmiddle/001sNHM1ty71XzhjS9T95&690
密度、厚度、上下温差都不大的空气形成龙卷风时威力也是十分的强大,那么密度、厚度、上下温差远大于空气的岩浆形成龙卷岩浆时它的威力就可想而知了,它完全有能力将地壳冲破引起地震,甚至引起陆地隆起。
空气能形成龙卷风,也能形成下击暴流,所以岩浆也会形成龙卷岩浆和倒龙卷岩浆,即边旋转边下降的岩浆涡流,倒龙卷岩浆同样也能引起大地震,甚至引起陆地拗陷,只是比龙卷岩浆会少很多。
三、用龙卷岩浆引发地震的观点可以解释大地震前所有的异常现象
大地震前会出现许多异常现象,主要有:
http://s3/bmiddle/001sNHM1ty71Xzx0rh882&690
即只要能把地温异常、地电异常、地磁异常、地应力异常和重力场异常解释了,那就把所有的大地震前的异常现象都解释了。
1、地温升高
由于大地震是龙卷岩浆引起的,要形成龙卷岩浆上地幔必须是温度较高的液态,地壳自然会在高温岩浆的影响下温度升高,因此在大地震发生前的较长时间内,震源上方的地壳温度较高。如图4。
http://s6/bmiddle/001sNHM1ty71XzAxAEZ95&690
2、地电异常
根据温差电的原理,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从高温端跑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导体两端便形成温差电动势。(参考文献2)。由于地球表面温度较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由此推断,地球内部带着正电,并且越靠近中心温度越高,带的正电量越大。
由于龙卷岩浆发生前,该区域的地幔是高温液态岩浆,高温岩浆带有正电,并且龙卷岩浆出现后更会把下地幔或外核带有大量正电荷的高温岩浆快速输送到地壳的下方,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负电荷会在这一地区的地壳上积聚,因此在龙卷岩浆引发地震前,震源的上方会出现明显的地电异常。如图4。
3、地磁异常
由于龙卷岩浆会把地球深处带正电的高温岩浆输送到上部,最后使得整个龙卷岩浆都是由带正电的高温岩浆组成,龙卷岩浆是旋转的,带正电的高温岩浆旋转自然会产生磁场,由此推断,在龙卷岩浆引发地震前的短时间内,在震源的上方会出现很强的垂直磁场。如图4。
4、地应力变大
由于龙卷岩浆从产生到引发地震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龙卷岩浆一旦产生就会对地壳产生作用力,因此在龙卷岩浆引发地震前的短时间内,震源周围的地壳会发生形变,产生较大的地应力,如图4。
5、重力场异常
由于龙卷岩浆能把外核含铁量较高的物质提升到上地幔,最后整个龙卷岩浆会变成一个含铁量较高的高密度物质组成的岩浆柱,这时自然会引起这一地区的重力场增大。因此,地震前震源上方的重力场会发生异常。如图4。
地温升高、地电异常、地磁异常、地应力增大和重力场异常,用龙卷岩浆引发地震的观点都得到了解释,因此龙卷岩浆引发地震的推测是合理的。
四、大震前出现很强垂直磁场的证据
大地震前虽然会有许多异常现象出现,但最能快速直观反映龙卷岩浆特征的只有垂直磁场,垂直磁场随着龙卷岩浆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龙卷岩浆的移动而移动,随着龙卷岩浆的强盛而强盛,随着龙卷岩浆的消失而消失,所以预测地震最好的方法是检测异常垂直磁场。
1、汶川地震前出现的强异常磁场
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学下午上课时间是2点15分,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前13分钟。初二(1)班同学们回忆,张家春老师这节课讲的是“电磁”,他拿来了电磁演示器和指南针作为教具。“刚开始上课,电磁演示教具还没打开,张老师就发现摆在桌子上的指南针出现了乱摆”。张老师发现了指南针不对,一直盯着指南针看,并用手指去挡,他一拿开手指,指南针又乱转了起来,张老师再次用手指去挡指南针,拿开手指指南针还是乱转”。学生们回忆,张老师开始写板书,不时回过头来看看指南针,有的同学也对指南针乱转小声讨论起来。上课13分钟后,北川中学开始晃动。“张老师马上冲到门口,大叫一声,地震了,同学们快跑”。(参考文献3)
2、垂直磁场引起的动物异常
在大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异常反应,不同的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的原因可能不同,但多数动物的异常表现一定是磁场变化引起的。
在阴天或漆黑的夜晚,飞行员利用雷达定位飞行。在没有星星的夜晚,那些夜间迁徙的动物为何也不会迷路呢?研究发现,诸如海龟、鲸、某些鸟类、某些鱼类和鼹鼠,可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这些动物的头部有含有磁性物质的特殊细胞,这些磁性物质受磁场的影响而会按磁力线的方向排列。这些排列信息可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大脑将这些排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可发出指挥动物行进方向的指令。(参考文献4)。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许多动物是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正常情况下地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那么这些动物就把地磁场方向视作南北水平方向。由于大地震前震源上方会产生远大于地磁场的垂直磁场,这时那些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动物方向判断就会出错,它们把垂直方向视为南北水平方向,觉得脚下的地竖立了起来,周围的墙、崖才是平地,这时自然会出现猪爬墙、鸡上树、鸟撞墙、鱼跳水、老鼠不怕人、牛羊不进圈等惊慌失措的各种异常表现。
http://s3/bmiddle/001sNHM1ty71XzDQKJk62&690
3、大震前震源上方出现的磁异常一定是垂直磁场
张铁铮对北京白家疃地磁台1966年至1970年止的磁暴资料与同期的地震资料对照,地磁最大幅度与地震发震时间对比图分析发现∶共168个磁暴中,与地震同时发生的有90个,占总数的53.7%;震前一天出现的21个,占12.4%;震后一天出现的16个,占9.5%。也就是说有127个磁暴,占总数76%,是在地震发生的同时或前后一天内出现的。没有发生地震的磁暴41个,占24.4%。(参考文献5)
1966年3月8日邢台Ms7.2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参加地震预测的研究工作中,张铁铮发现在地震之前地磁场垂直分量〔以下简称“地磁”〕往往出现大幅度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在震前3至4天中比较显著。
例如∶1966年3月22日邢台Ms7.2
地震前3月19日异常幅度达38.5伽马。1967年3月27日河间Ms6.7地震,3月26日异常幅度高达40.6伽马。1967年7月28日延庆Ms5.4地震,7月24日异常幅度高达46.5伽马。(参考文献5)
上述现象说明,地震前一定出现了异常磁场,并且是垂直磁场。
在地磁观测实践中,张铁铮发现地震发生前离震中位置不同距离的台站地磁变化有不同的反映,提出利用这种变化来确定震中位置。采用两个磁暴强度〔垂直Z分量〕乘积开平方绘制了等磁值线平面图,从图中显示出震中位置在地磁强度最大的台站附近。
根据天津和北京地磁台的磁暴强度和间隔天数,预测2月13日在天津以东的渤海地区将发生地震。结果,1970年2 月12
日渤海发生了Ms4.6(ML5.2)级地震。(参考文献5)
张铁铮的研究表明,在地震前后的几天内会出现异常垂直磁场,特别在地震前更加明显,并且震中位置在垂直磁场强度最大的台站附近,由此可以证明,大地震发生期间在震源上方的确存在着异常垂直磁场。
4、大震前震源上方出现的垂直磁场十分强大
1855年,在日本江户闹市区有一位开眼镜铺的商人,他用长3日尺(1日尺等于30.3厘米)的一个马蹄铁,在马蹄铁上面粘满铁钉,用此来招引顾客。但是,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使他大为惊愕。时过两小时,一次破坏性大地震发生了,震撼了整个市区。地震过后,发现那块磁铁又恢复了往日的吸铁功能。(参考文献6)
http://s3/bmiddle/001sNHM1ty71XzGGrrI52&690
日本商人用90多厘米长的马蹄形磁铁吸的铁钉在地震前两小时掉落在地上的事实说明,在大地震前很短的时间内,在震源正上方不仅一定从地下传出了垂直磁场,而且传出的垂直磁场是相当强的。
既然大地震发生前在震源上方会出现很强的垂直磁场,那我们就一定能通过对异常垂直磁场的检测准确预测到地震。
五、地震预测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大地震前震源的正上方会出现很强的垂直磁场,并且垂直磁场最能反映龙卷岩浆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异常垂直磁场的监测就能准确及时预测到地震。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龙卷风的特征推测,龙卷岩浆产生的垂直磁场应具有如下的特征。
1、强度大,大地震前震源上方出现的异常垂直磁场强度很大,远远大于正常地磁场的强度,不会出现因其它磁场的干扰而无法判断的现象。
2、时间短,从异常垂直磁场的出现到发生地震可能只有几小时或几十小时的时间。(注:龙卷风存在时间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最长不超几小时)。
3、会移动,异常垂直磁场的中心会发生移动。(注:龙卷风一直在移动,有时移动速度很快)。
4、范围小,出现很强垂直磁场的范围很小,面积接近于龙卷岩浆体漏斗状颈部的横截面积,也许只有几平方公里,或更小。(注:龙卷风的直径十几米到几百米)。
根据大地震前异常垂直磁场的上述特性,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大地震及时捕捉,并有足够的时间提前预防。
不同的地震有不同的起因,不同的起因要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根据我对地震的研究认为,灾难性的地震都是由龙卷岩浆引起的,由龙卷岩浆引起的地震是很容易监测的。即只要我们能把龙卷岩浆引起的地震及时准确预报,我们就能把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大大降低,人员伤亡可以基本消除。
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预测地震,易如反掌。
附: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板块在运动,板块运动必然会引起岩层破裂发生地震,大地震又是由龙卷岩浆引起的,那么地震和板块运动是怎样的关系,根据我对地震的研究认为,板块运动是大地震和潮汐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小地震才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参考文献:
1、http://www.baike.com/wiki/旱震关系
2、http://read.cucdc.com/cw/37720/56250.html
3、http://www.shenzzh.com/a/shikongaomi/faxian/2011/0404/12535.html
4、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3755/3857144.html.shtml
5、张铁铮 《“磁暴二倍法”与地震“三要素”预测》
6、http://www.kepu.net.cn/gb/earth/quake/reason/rsn0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