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尤金·扎米亚金与《我们》

(2013-06-30 14:05:50)
分类: 悦读汇
http://s12/mw690/4ff79805te058e7e50d3b&690         说到《我们》,仿佛成了惯例,必定要先抛出这句话给它定位正名:20世纪三大反乌托邦作品,正是尤金·扎米亚金[俄]的《我们》、奥尔德斯·赫胥黎[英]的《美丽新世界》和乔治·奥威尔[英]的《1984》。

     俄国作家尤金·扎米亚金生于1884年。此君从小就有种种惊人之举。在学校里,他作文总得A+但数学不好。为了挑战自我,毕业后他特地选择了最富数学性的职业,成了名造船工程师。苏联当年最大的破冰船“列宁”号里就有他的贡献。1911年发表了第一篇讽刺小说后继续圆文学之梦,受沙皇秘密警察驱逐,  被迫从大城市彼得格勒移居荒僻小镇,流亡期间继续写作,一战期间又辗转到英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他“穿着救生衣,关掉一切灯光,从德国潜艇边驶过,回到彼得格勒”。由于不曾亲自参加革命而直接回到革命胜利的祖国,他“感觉自己像个从来不曾陷入恋爱的人,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觉已经结婚十年”

    像一切优秀的讽刺作家一样,扎米亚金爱憎分明,针砭时弊。他在革命胜利的苏俄继续撰写短篇讽刺小说和剧本,大胆指出政府种种弊端,渐渐引起当局不满。1920年,他创作出重要作品《我们》。像许多具有超前意识的大胆作品一样,《我们》在苏联遭禁,直到1924年才转译为英文在美国第一次出版,后扎米亚金遭到苏联主流文学界的大肆批判和攻击并在苏联被“封口”。之后经高尔基帮助并斯大林批准,扎米亚金流亡欧洲,最终定居巴黎。1937年3月,客死巴黎。

---------

      一共有两个乐园,人们有权做出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没有幸福的自由。非此即彼,没有别的可能。那些愚蠢的傻瓜选择了自由。因此,在接下来几个世纪里,他们自然一直渴望得到镣铐束缚。这就是他们感到那种对世界的厌恶,即所谓“世界之痛”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的沉默表示默认,那么,就让我们像打发孩子上床以后的成年人一样聊聊吧;...人自打儿时起,就梦想着,渴望着,祈祷着的东西是什么?他渴望有一天有人会告诉他什么是幸福,然后用这幸福锁住他.我们现在所做的,难道不正是这个吗?古代关于天堂的美梦...记住:天堂里的人再也没有什么欲望了,没有怜悯,也没有爱;他们全都生活在幸福中.上帝的天使和仆人的幻想中心都被施加了手术;所以他们才得到这种

 

20世纪三大反乌托邦作品之 《美妙的新世界》

 

20世纪三大反乌托邦作品之 乔治·奥威尔《198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