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日从三里桥生态园出来,干脆去了东太湖边的“万公堤”。
万公堤,因近代水利专家万青选而得名。其地处吴江老部队农场西,南接东太湖生态园,北至江陵路,总长约三公里。目前,这条原吴江太湖老防洪大堤,建设面积约二十六万平方米,新改建绿地约三十万平方米。




一条长堤,以人命名,自然有其深意。当我来到万公堤时,看到立牌上有如下介绍:
万青选,初名启甸,字泉甫,号少筠,晚号随庵。曾三度在吴江境内任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的外祖父。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史称循吏,是清末著名的治水专家。




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至同治四年(1865年),万青选任震泽知县;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署吴江知县;光绪元年(1875年)接任震泽知县。




自古吴江塘岸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南北运输的交通要道,历代官府都重视维修。万青选深知塘岸关乎吴江百姓生命安危,他见塘岸损毁,彼时的官府又无力修缮,便于同治十三年将自己所有的俸禄捐出,修筑了自三里桥至太浦桥的塘路,共3110多丈,这便是迄今为止仍然保留完好的“九里石塘”。




万青选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朝代,先后在宝应、清河、盐城、吴江、徐州、淮安等地任职。每到一地,总是体悉民情,为民谋利,早起晚睡处理公务,日常生活极为简朴,出外为官不带家眷,官邸中不用僮仆。他是个廉洁清正,体恤百姓的好官,给日后周恩来总理的为官之道树立了榜样。
值此东太湖百里风光带修缮之际,为倡先贤之风,绵延赓续,抚古惜今,特以堤志之,达人达己。





漫步在万公堤上,一面是太湖浩荡的水面,一面是绿意盎然的草木,人们穿行其中,确实有心旷神怡,眼目清凉的感觉。除了漫步和骑行外,还可划船、坐小火车,在森林中穿梭。




如果累了、渴了、饿了,景区内有咖啡茶吧可供小憩。那列醒目的1936列车,内设餐厅,人们在内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你穿越了时光。




在景区的停车场,我看到有好多私家车停泊,人们在万公堤休闲度假,游乐玩耍,尽情地享受着这座天然森林氧吧的清新空气,放松自己的身心,可以说也是一种康养的方式吧?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斜,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看着眼前芦苇摇曳的身影,仿佛在向人们告别,又似乎在招手,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5年9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