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江三里桥,是京杭大运河上苏州段现存的,最高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拱桥。其桥长50.4米,虽逊于苏州的吴门桥和觅渡桥,但矢高12.5米,却较它俩分别高出了2.65米和4米。


三里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境内。因其在松陵老城北门外,距城约三里,故名。东西横跨改道之前的京杭大运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说起三里桥的历史,至今已有九百余年了。其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因处于水路交通要道,桥梁经常受到毁坏。分别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先后三次重建。后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江苏省水利总局督同吴江、震泽两县官民重修。
1978年,三里桥部分纤道石被船撞落;1984年,三里桥以混凝土修补;2018年8月,三里桥被列为危桥,文物部门之后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2020年3月上旬起,三里桥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


我们目前所见之状,是最近一次修缮后的情形。高大魁伟、古拙苍劲的三里桥,像一位耄耋老人,至今依然矗立在运河故道边,向每一位到访者娓娓讲述着从前的故事。


因三里桥而生,2003年11月建成了“三里桥生态园”,并正式对外开放。这座1974年运河切角工程形成的人工岛屿,如同一艘航空母舰,航行在京杭大运河上。东侧是改道后宽阔的河面,南来北往的货船川流不息;西侧是改道前的河面,环境幽静,波澜不惊。两相对比,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心驰神往。


三里桥生态园全园绿化面积五百余亩,以草坪、湖泊、假山为主要景观,2023年完成提升改造后,新增健身、露营等功能,构成古运河风光带上的生态休闲空间。园内除了核心景观三里桥外,还有顾公庙、江兴基督教堂等。


我虽然去过几次三里桥生态园,但那座顾公庙,之前看到大门上方曾额题“喝潮王庙”的,不知何种原因,始终大门紧闭,无从进入。


顾野王(519年-581年),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间官员、著名地理学家 、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因仰慕西汉冯野王,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取得冯野王一样在文学方面取得成绩。


他出身于吴地名门望族,天资聪颖。九岁曾写成《日赋》,十二岁撰成《建安地记》两篇,二十五岁编撰成“一家之制”的《玉篇》三十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


三里桥畔,历史上就是顾墟(顾野王故里)所在,建有顾野王纪念馆(俗称顾公庙),曾名“喝潮王庙”。俗传此地在吴淞江滨,常有潮患淹没田庐,顾公喝之,遂止,故当地百姓称其为“喝潮大王”。


顾公庙,历史上饱经沧桑,屡毁屡建。及至上世纪文革,又被彻底拆除。我们目前所见之现状,是2006年恢复重建,并于2007年下半年竣工的。与西南侧的三里桥遥想呼应,构成了一幅“黛瓦高桥迎绿水,红花繁树掩黄门”的美妙图画。

重建的顾公庙由石牌坊、山门和大殿组成。石牌坊为四柱三门,南北两向均镌刻着坊额,南向为“先贤顾公”、“秘书笃学”和“力辟道扃”,北向为“侍郎故里”、“古吴绍韵”和“梁陈遗风”,并镌刻着四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清人吴时森句,其他三副为里人陈志强、张舫澜所撰。


三里桥生态园的江兴基督教堂,我去的几次都不是周末做礼拜的日子,故至今我也只是看了个外观,其情形于下篇介绍。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5年9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