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萌
丛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584
  • 关注人气:3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2025-04-08 13:21:55)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过云楼

江南藏书楼

顾文彬

六代传承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说起古代的藏书楼,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宁波的“天一阁”。但你知道吗?在苏州也有一处叫做“过云楼”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我去过几次过云楼,位于人民路、干将西路口,乐桥之西北角。这座清代的大宅院,在1993年干将路建设工程中,得到了照原样全面的复原和修缮。楼前庭院除叠筑假山花坛外,还种植名贵花木,保持了硬山重檐,门窗古雅、雕刻精细的建筑风貌。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

    过云楼及怡园旧址原为明代吴宽所有,清代同光年间被曾任道台的顾文彬购置,重新修建。由于城市建设,原干将坊拓宽,故宅邸前半已成马路,现临街处即是原来庭院深处的藏书楼。该楼创建者顾文彬以过云名楼,取自苏东坡《宝绘堂记》中喻书画收藏譬之烟云之过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顾文彬(1811-1889年),自幼喜爱书画,娴于诗词,尤以词名。他还工于书法,溯源欧阳询与褚遂良,对所藏碑版卷轴、乌阑小字题识殆遍。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有戚魏某携此及院画《上林图》售余,是为收藏之始18岁的顾文彬拥有了平生第一件藏品。此后,顾氏家族就与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进士后,顾文彬曾历任地方要职。因为怀揣着一个收藏梦,无论在哪里,也不管公务多么繁忙,书画收藏始终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官宦生涯和广泛的阅历也为过云楼积聚丰富的藏品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在他写给三子顾承的信笺中,对书画收藏的痴心跃然纸上:吾年逾六旬,别无嗜好,惟于书画孜孜不倦,未免太痴,然趁此时,目能细审,手能精楷,寸阴是惜,尤觉不可错过。人子以养志为先,汝宜仰体吾志也。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后在其孙顾鹤逸的手上,不仅成为书画收藏上千幅的藏画楼,同时也成了集藏宋元旧刻、精写旧抄本、明清精刻本、碑帖印谱八百余种的大型藏书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因顾氏对家藏善本书籍秘而不宣,故大部分藏书得以流传。所保存的善本都极为完好,整洁如新,宋本纸张洁白,字大悦目,是艺术珍品,更是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其藏书中的《锦绣万花谷》是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保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对其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高度评价,它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在现存的宋版书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1930年顾鹤逸去世,过云楼藏品因分家析产而逐渐星散。虽然顾氏后人们皆承担起守护书画瑰宝、存续中华典籍的责任,但已没有人能像顾鹤逸那样,把分开的藏品再汇拢于一处。1937年,苏州遭受日寇的轰炸和侵占,顾氏家族的住宅受到日寇的恣意践踏,藏品损失十分惨重。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顾鹤逸的四子顾公硕与族中同辈商量后决定将过云楼和怡园捐献给国家,为使藏品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顾氏后人还把自家珍藏的大部分藏品分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1960年苏州博物馆建立伊始,顾公硕又将珍藏的元代王蒙、明代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名家的珍品和清代刺绣等文物计124件无偿捐出。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2013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为彰显苏州传统文化,重现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地段怡园历史街区的文化亮点,把过云楼列入第二批古建老宅保护利用工程重点项目,并把筹建过云楼陈列馆作为苏州博物馆城建设工程首批启动项目之一。顾氏后人顾笃璜对这一决策积极响应,向苏州市政府无偿捐赠了珍藏的六件(组)过云楼文物,供过云楼陈列馆永久收藏。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走进过云楼陈列馆,我感到一股浓郁的书香味扑面而来。在主要对外开放的南大厅“艮菴”和北楼藏书楼(过云楼)内,所展陈的实物和图文满满当当,可谓丰富翔实。让我们仿佛重睹了过云楼的百年烟云,看到顾氏家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六代传承,收集保存历代书画名迹,为保护中华历史文化、祖国文化遗珍所作的贡献,从心底里升起由衷的敬意。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原创】心泊东吴(51)《过云楼》

    过云楼及其楼主的轶事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众多的藏书和家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留史册。本以为的“过眼云烟”,如今已化作映世霞晖,为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色添彩。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5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