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萌
丛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584
  • 关注人气:3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2025-01-06 11:33:40)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山塘街

义风园

五人墓

复社纪念馆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在苏州山塘街西段,离张国维祠(中国南社纪念馆)不远,有一座宅园叫做“义风园”。这个地方,曾是阉党为魏忠贤建造的普惠生祠原址。魏忠贤死后,复社人士扒掉魏忠贤生祠,把为保护东林党人周顺昌而献身的颜佩韦等五义士公葬于此,苏州人习称为“五人墓”。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话说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阉党执政。曾任职吏部副司长,负责选拔文官的官员周顺昌,因抵制魏忠贤被诬以收受贿赂而革职,闲居于苏州老家。但魏党并不罢休,又编造了贪污公款的罪名,派出东厂特务前往苏州抓人。周顺昌为官清廉又乐于行善,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因而在抓人的那一天,几万老百姓自发的聚集起来表示伸冤,鉴于有皇帝的诏书为令,起初只是一场请愿。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但因东厂趾高气扬,低估了现场形势,言语中透露出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傲气。苏州老百姓忍无可忍,一拥而上围殴了特务,当场打死两人,官军出动也无济于事。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事发之后,魏党以民变上报朝廷,令苏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阳、周文元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山前的山塘河畔,题称五人之墓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砖刻:张溥《五人墓碑记》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砖刻:钱襄《五人墓碑记》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砖刻:李继白《五人墓碑记》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四百年,但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还是会被这五位义士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是他们的舍身相护,保全了无数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事件的主角周顺昌也被押送京城入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三个月后冤死狱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砖刻:陈文《五人墓碑记》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五义士殉难后,明代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为其作《五人墓碑记》,洋洋洒洒一大篇。我在碑廊的墙上,看到了砖刻的《五人墓碑记》。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这篇由张溥撰写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的碑文,议论随叙事而入,赞颂伴激情而发。既对苏州市民勇斗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五义士的英雄壮举,以及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又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除此之外,明清两代的文人,也写下了凭吊五人墓的诗。

    如明代林云凤《五人墓》诗:

    五人埋骨处,客过每停舟。姓氏闻高阙,精灵傍虎丘宦官应敛迹,缇骑尚含愁。若不锋端死,空成侠少游。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砖刻:《江孝子传》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再如清代桑调元《五人墓》诗:

    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我来到义风园中,顿时感到一派静谧肃穆之气氛。长方形的墓冢的石基上,分别间隔镌刻着五位义士的名字。一座五义士的群雕,刻画出他们的英雄形象和气概,让人肃然起敬。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我看到园西北角矗立着一座石亭,里面立有“白公堤石幢”。看下方木牌介绍: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白公堤(山塘街)因年久失修多处被水冲塌,和尚木铃衲子发愿募化修堤,长洲县知县韩原善带头捐俸助修。大功告成后,名士王稚登作《重修白公堤记》。白公堤石幢俗称方碑,造型独特,雕刻精致,内容丰富,撰文、书丹、画像、题诗即捐助修堤者。此石幢原在青山绿水桥之间的甘露律院遗址,1983年迁移到五人墓旁建方亭保护。现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白公堤石幢”四方碑1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白公堤石幢”四方碑2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白公堤石幢”四方碑3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白公堤石幢”四方碑4


    我绕石亭转了一圈,欲细看四面碑文及刻画。无奈因年代久远,大多看不清楚。但不管如何,如此一个见证历史的老物件,能够在此妥善保护,亦是幸事一桩了。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五人墓的西侧,还有一个独立的墓冢,墓碑上刻“有吴葛贤之墓”,由文震孟书题。

    这葛成究为何人?园内有几块刻碑给予了介绍。一块为竖碑,题为“吴葛将军墓碑”,还有四块是“葛将军纪略”砖刻。我们从中可以略知葛成其人之一二。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令人感动的是,葛成作为我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组织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罢工反增税斗争的领袖。在取得抗税胜利,正待复工之际,遭官府派兵镇压,四处搜捕为首者。葛成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被关押十三年。出狱后,吴人敬若神圣,尊称为葛贤、葛将军。后葛成因敬仰五人高义,自愿为他们守墓,明崇祯三年(1630年)病殁,众人将他葬在五人墓侧。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现今的义风园,不仅是凭吊葛成与五义士的地方,还是“复社纪念馆”之所在。门口的铭牌上刻着“复社纪念馆筹建处”的字样,而园内的大厅外檐下悬“复社纪念馆”横额。我入内看了下,未见有专门的陈列展示,估计还未准备停当吧?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原创】心泊东吴(45)《义风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1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