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提到,现苏州南社纪念馆所在地,原址为明末将领张国维祠堂,于2009年修复建成开馆。而张国维祠,为明末抗清志士张国维祭祠,全称张忠敏公祠,俗称张公祠。


张国维(1595—1646年),字玉笥,号九一,谥号“忠敏”,浙江东阳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曾任苏(州)松(江)、应天(南京)等十府巡抚,兵部尚书,颇有德政,崇祯十六年(1643年)为建生祠以纪政绩。清军南下,张国维在浙东率军抵抗,失败后投水殉国。



1909年,南社选择具有强烈政治象征意义的张公祠举行首次雅集,宣告成立。
2009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对张公祠实施保护性修复,恢复原建格局,恢复牌坊匾额,并内设“中国南社纪念馆”。



修缮后的张国维祠,占地面积约一千五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在保留原有古建筑为主轴的基础上,增设门厅、后厅和西大厅,从而形成“两路三进”的基本格局。一楼室内为展区,陈列南社史料,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对外免费开放,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大门口矗立的那座雄伟的四立柱石牌坊,其坊额上刻有“泽被东南”四个大字,寓意张国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如同雨露一般滋润着东南一方,这也是对他一生的高度褒扬。



张公祠的厅堂,体现了苏派建筑的特色,而庭院,则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当我来到花园后,看到小桥流水,池塘假山,回廊亭阁,一派清幽之气。



我注意到,在花园的半亭墙壁上嵌有两块刻碑,大小相同,新旧不一。那块旧碑,据称是乾隆十年的《张公祠堂碑记》,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为了让大家对碑文有所了解,现在又根据原始碑文记载,重新刻了一块新碑置于旁边,可谓用心良苦。



在回廊中,我还看到一块2009年金阊区人民政府的《重修张公祠碑记》,以及若干块诗文砖刻,彰显出张公祠厚重的历史人文内涵。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11月2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