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16年7月6日,我曾发过屐痕甬城(37)《城隍庙》(上)的博文。介绍了宁波城隍庙,作为一个大型的商业购物和休闲旅游中心的情况。因自2013年8月起,由于区域升级改造,宁波城隍庙一直大门紧闭,进行了为期七年的静默修缮,直至2020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之后又逢三年新冠疫情,我还是去年才进的庙。
从《城隍庙》的上篇编发,至今时隔七年多了,现将《城隍庙》的下篇续上,概略介绍庙内部分殿宇之状况,以保证该文的完整性。



宁波的城隍庙,民间俗称老城隍庙,全称为“宁波府城隍庙”。其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春,迁建于今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2020年6月,宁波府城隍庙修缮一新重新开放,整体格局恢复至1884年的历史风貌。



宁波府城隍庙,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郡庙和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郡庙。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照壁、门厅、仪门、前戏台、拜亭、大殿、后戏台、寝宫,组成前后“四进四天井二戏台左右厢殿”的壮观格局。



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乡镇中,一般都建有城隍庙。它与寺院和道观中供奉着约定俗成的神灵有所不同,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定,供奉的对象各各不同。总体说来,这种守护城市和平的城隍神,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故不同地方的城隍庙可能供奉着不同的城隍神。其通常是文官或武官的形象,人们相信供奉城隍神可以保佑城市平安吉祥,也可以安抚亡魂,让城市的生灵得到安宁。



宁波府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为汉将军纪信。纪信乃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曾参与著名的《鸿门宴》。因身形样貌酷似刘邦,在公元前204年夏4月,项羽派兵围攻荥阳城月余,城池朝不保夕的危急情况下,主动请缨,冒充汉王出降。待项羽识破时,刘邦已在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的保护下,顺利逃往到了成皋。



项羽气急,遂下令楚军齐集火力,烧毁龙车,纪信便殒命于车上。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并定都长安后,感念纪信的功德,将他封为督城隍,并派人将他的骨灰送回家乡安葬。同时下令各地建造城隍庙奉祀纪信,接受万民香火之供。



在宁波府城隍庙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正中位置供奉的就是城隍老爷纪信的塑像。两侧是文武判官,东侧是文判官魏征,右侧是武判官钟馗,两人负责赏善惩恶,彰显了人间正气。



除了大殿外,庙内还设有文昌殿、慈航殿、月老殿、财神殿、痘神殿、娘娘殿等殿堂。对于这些名称,我还是知其一二的。而看到“怀棠祠”、二十四司殿、六十甲子殿、十王殿,起初则是不明所以的。待细看了以后,方有所了解。



怀棠祠,里面供奉了宁波历代八位惠政代表人物。分别是:建立宁波子城的韩察;修二十四司殿、六十甲子殿、建第一座灵桥的应彪;筑它山堰的王元暐;造宁波罗城的黄晟;修建城隍祠的沈承业;北宋鄞县知县王安石;明初迁庙于今址的张琪;民族英雄钱肃乐。



关于二十四司,根据展板简介:古代中央集权实行三省六部制,由部辖各司,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央集权统治。在城隍文化中,“都、府、州、县”城隍庙根据级别分别设个数不同的司级神。宁波城隍庙属府级,可设二十四司。



二十四司殿,分设于大殿之东、西两厢,里面塑有二十四座司职人物塑像。西十二司,分别为速报司、功过司、瘟疫司、罚恶司、记功司、监狱司、巡察司、察过司、警报司、赏善司、改原司、人丁司。东十二司,分别为保健司、赏法司、来禄司、刑法司、事到司、感应司、见录司、功曹司、阴阳司、注福司、库官司、功考司。我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是,外墙上皆可以微信扫二维码,对二十四司进行详细的了解。



而六十甲子殿,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为循环,共六十个个组合,显示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六十甲子”最初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后世认为六十甲子各有岁神,位置根据年份确定,随年份更替,每年都有一个值年岁神,掌管本年的人间祸福,称为值年太岁。六十甲子岁神,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且大多为生前公正廉明、深爱百姓敬仰的好官。对于六十甲子的崇拜与信仰,反映了百姓对忠贞爱民的官员的敬重之情。因人物太多,恕不一一例解。



还有一个“十王殿”,
根据民间传说天帝册封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为阎王,十个阎王分居地狱十殿,故有十殿阎王之称。



可圈可点的是,宁波府城隍庙建筑参照清光绪十年(1884年)最后一次大修的格局修建。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的原则,对所有的古建筑和雕塑全部进行考据和评价,对有历史,有典故的“古器”全部保留,丝毫未动,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有风貌。修缮中还采用了大量宁波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包括荟萃生漆脱胎、骨木镶嵌、朱金漆木雕、大隐石雕等。2022年,宁波府城隍庙修缮工程被列为首届“匠心杯”浙江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5月2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