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阿布扎比民俗村”,看到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那根号称为世界上最高的旗杆。它高两百多米,上面的旗帜长四十米,宽二十米,总面积达八百平方米,超过十分之一足球场的大小了。




这个民俗村,尽管面积不大,且都是新建的建筑,但看上去还是像模像样的。里面的建筑和环境,再现了当年这里的原住居民的生活状态和风貌。




阿布扎比民俗村,照当地人的说法,是为了教育“小袍子”而设立的。除了直观的建筑外,据我观察,村内设有专门的博物馆,大致分为三个专题。一是小渔村旧时的影像,以及实物器具;二是民族风情服饰,以及家居用品;三是历届酋长的介绍,以及相关的文物。若以我们通常的说法,就相当于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




进入民俗村后,我看到一个水壶的雕塑,据说是为了纪念阿拉伯人一种古老的传统。过去的阿拉伯人多为游牧民族,由于大漠中没水,所以,热情友好的阿拉伯各部落的人们,就会在自己家门口放上一个水壶。里面装着淡水,专门为经过的路人提供一口水喝。可以想象,在水比金子还贵的大沙漠里,能喝上一口甘冽的淡水,心里不知有多温暖。




民俗村的一侧,有一排简易的棚屋,类似当年传统的露天集市,里面出售银器、珠宝、装饰品、香料等旅游工艺品和手工艺品,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




民俗村靠海的一边,对面就是阿布扎比市区。隔海相望,高楼林立,气势宏伟。如果说,民俗村再现的是阿布扎比昨天的话,那么,新兴的城区,则是阿布扎比的今天的展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未来的辉煌前景。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似乎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考虑的问题,不光阿布扎比。
海边矗立的那根旗杆
高达两百多米
偌大的旗帜
在风中向人们示意
它是阿布扎比的标志
也是民俗村的属地
村内开设的博物馆
弥漫着旧时的气息
大量的实物和图片
将真实的情况显示
它是小渔村往昔的写照
小袍子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我们从何而来
又将向何而去
历史的脉络
须扎根于灵魂的深处
唯有做一个清醒的思想者
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立足
我站在金色的沙滩上
隔海向对岸眺望
那是阿布扎比的今天
现代城市宏伟的景象
两个节点
相得益彰
未来的航船从这里出发
驶向光辉灿烂的远方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3年11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