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画家,与仇英、沈周、文徵明并称为“吴门四家”,
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而“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声,则为其独享。



他生前曾居住在苏州的桃花坞,那首《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令多少人对桃花坞心驰神往。



蓉镜亭
唐寅故居,其遗址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位于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因现在扩建成了“唐寅故居文化园”,故入口挪到了西首,门牌号改为廖家巷28号。


对于唐寅故居,我并不陌生。因为曾经工作过三年的中日合资企业,就在廖家巷35号,与其一路之隔。那时上下班,不是从廖家巷走,就是由西大营门过。


记得去年夏天,我曾去过一次,欲看看那里究竟整饰得如何了。到了那里,看到还未对外开放。想这工程已经开建十多年了,不知为何进度如此之慢?我于是四周绕了一圈,发现沿街的的房屋上檐的木板,好多已经油漆剥落,具有了年代感,莫不是要等到自然做旧不成?


绣琴亭

琢棋轩
今年九月下旬,终于传来了正式对外开放的好消息。时隔半月后,当我来到唐寅故居门口,看到一路之隔的那座三千平方米的大楼犹在,只不过早已换了人家。心中不由得顿生感慨,真是物是人非啊。

禅仙居

此情此境,有感而发,于是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并配诗一首:“唐寅故居重建久,千呼万唤始出来。园景清雅今非夕,触景生情把旧怀”。


由西门主通道进入唐寅故居文化园,南侧有一座三层楼阁“文昌阁”赫然眼前。初看之,心中有些诧异。后经了解,方知原委。因唐寅故居遗址“桃花庵”所在地“桃花坞”,自唐宋年间就极为有名,向为构园之风水宝地。胜迹颇多,名人辈出。清光绪年间曾建有“文昌宫”,内设“魁星阁”。今“文昌阁”得以重建,彰显了桃花坞乃至苏州地区文运昌盛,源远流长。
步入阁内,见文昌帝君红绸蒙面,不知为何?闻说是还未开光,须择良辰吉日,由贵人来操持。



我漫步在唐寅故居文化园内,感觉犹如进入了苏州的古典园林。亭桥榭廊,馆阁斎堂,古色古香,精致典雅;假山池塘,花木小径,构筑精美,风景独好。主要的建筑和园景,分布在中央观景通道之北部区域,东西两翼为双荷花池。

桃花仙馆

东荷花池,我当时在合资公司时,遇到夏天,常看到居民在池边乘风凉,当时面积并不大。而西荷花池,早已被填埋,于今在扩建唐寅故居时重新挖掘而成。


因我去的时候,荷花季已过,只见池塘中的荷叶已经有些颓败,但似乎并未掩饰其盛景时的繁华。我透过那一枝枝花葶,仿佛依旧看到荷花仙子玉立亭亭的样子,不知是否“此时无花胜有花”的幻觉?



经复原后的唐寅故居,总占地面积为九千六百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两千平方米,这些建筑,基本按照唐寅本人的别号,以及诗文、书画中的内容,被赋予了各自的命名,如“六如堂”、“桃花仙馆”、“梦墨楼”、“学圃堂”、“寤歌斎”、“蛱蝶斎”等。




【六如堂】
是一间序厅,重点展示了唐寅的生平事迹,及其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主要描述了桃花坞地区的历史更迭。




【梦墨楼】
富有传奇色彩。唐寅曾折梦福建九鲤湖,梦见仙女赠墨一囊,当时其并不在意。后仕途失意,靠卖字画为生,而绘画又得心应手,方有所悟,遂在桃花庵建“梦墨亭”。




【学圃堂】
是唐寅会见朋友、接待宾客的场所。以“学圃”作为厅堂的名字,表现出唐寅追求田园生活的雅趣。



【蛱蝶斎】
唐寅在桃花庵宅园四周遍植桃树,春天花开烂漫,蝴蝶纷飞,犹如在梦境中。其《落花诗》中有句云:“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故名。斎内牌匾上书“落花有情”四字,尽显雅致文韵和浪漫色彩。






【寤歌斎】
是唐寅与琴棋书画为友、与诗酒花茶为伴之所。斎前荷风满池,室内独寐寤歌,逃离凡尘,不问世事,颇有古代隐士之风范。





在这一个个斎堂里浏览,遥想唐大才子跌宕起伏的人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才情,真性情的唐伯虎。在为其扼腕叹息的同时,又为之感到庆幸。

古戏台


何以见得?
在观毕唐寅故居后,我感觉到,无论是“吴门四家”,还是“江南四才子”,唐寅皆拥有一席之地,其身后的待遇都比他人为高。从我之前拜谒过的“唐寅墓园”,现在所看到的“唐寅故居”,以及还在修复的“唐寅祠”来说,亦可谓精心谋划,精细修复,精致布置,这位“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确实也不负其盛名,享尽人间之风流啊!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2年10曰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