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2022-06-08 09:02:21)
标签:

原创见闻

陕西西安

钟楼

景云钟

明代建筑

分类: 萍踪浮影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临离开西安前,特地再去钟楼拍的夜景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比鼓楼晚了四年。其原址处于鼓楼之西的广济街,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遂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之东,即现在的位置。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类似鼓楼,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钟楼,亦为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处于西安市的中心地带,以此辐射出四条大街,名称直白易记,即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并相应的与西安城墙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相接。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与鼓楼相距不远,约两百米左右,中间的那块绿地,即为“钟、鼓楼广场”。

    与鼓楼四周皆可兜转,可随意选择角度拍全景不同,钟楼矗立于马路中央,要拍全景,需在围栏边,隔开大街远距离拍摄。若等你真的到了钟楼下,就只能拍局部了。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与鼓楼还有一个不同,即去钟楼,需走下沉的环形通道。那里,还是地铁二号线“钟楼站”的站点,人流量较大。若不加注意,是会懵圈的。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地铁六号线还在建设中。其于2020年底开通的一期,还未延伸到钟楼。二期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运营,届时,钟楼站就成为二号线和六号线的换乘站,人员出入就更为频繁和密集了。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站在远处看钟楼,感觉其并不高,似乎比鼓楼还低些,其实不然。我国有句成语叫做“旗鼓相当”,到了这里,则可换为“钟鼓相当”了。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钟楼,与鼓楼一样,同为砖木结构建筑,构筑于方形的砖石基座上,显得庄严稳重。有趣的是,其自地面至楼顶总高三十六米,面积约一千三百七十余平方米,亦与鼓楼相似。

    再从外观上看,钟楼亦为两层三重檐样式,四角攒尖顶覆盖碧色琉璃瓦,显得宏伟壮丽。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钟楼和鼓楼,真可谓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东西分列,相得益彰。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我走上高达八米多的基座,与钟楼来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看到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楼内则是贴金彩绘,画栋雕梁,精美典雅,富丽堂皇。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楼内,有一个“走近西安钟鼓楼”的常设展,以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的形式,介绍了钟鼓楼的来龙去脉,古韵今风,以及建筑特色,文物价值。如初期营造、钟楼东迁、古代关怀、近代修缮、现代保护等,有助于登楼的观众,对钟鼓楼有个大致的了解。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楼内还有一个馆藏清代花盆展“与花传神”的临时特展,从康熙到光绪,有青花,粉彩、斗彩、珐琅彩等。花盆,本身就属于“清供”之品,现在是出自清朝的花盆,那更是名副其实的“清供”了。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我在二层的回廊转了一圈,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俯瞰眺望了一番。西北方的鼓楼咫尺之遥,西南角的“钟楼饭店”,东南角的“开元商城”近在眼前,蔚为壮观。眼下是车水马龙的大街,伸向四方,直至远处。想想自己现在所站的地方,是原来古城的中心,又在最高处,该是何等的荣耀和风光啊!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钟楼嘛,自然是要有钟的,不然就徒有虚名了。在一层平台的西北角,我看到有一座钟,名曰“景云钟”。 曾在1964年于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览中,凭外形和声音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被推选为世界名钟。2000年底,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中国古钟》纪念邮票中,也选用了景云钟的形象。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边上的立牌如是介绍: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龙二年(711年)而得名。钟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口径165厘米,重约六吨。钟体用铜锡合金铸成,铸造时分为五段,共二十六块铸模。钟形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钟身有钟乳三十二枚,周围铸有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三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六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等图案,四角各有四朵祥云。钟身正面有骈体铭文一段,为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这座钟据说是当年唐睿宗李旦巡游周至,夜宿行宫,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以为吉兆,遂下令铸造的,本身具有传奇色彩。铸成后被悬挂在刚落成不久的唐“景龙观”的钟楼上,一俟敲响,全城都能听到清亮悦耳的,犹如凤凰鸣叫的响声。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而更为离奇的是,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往目前的位置后。把景龙观的大钟搬来悬挂起来,却怎么也敲不响了,只得把它送回原处,另铸新钟。

    哦,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不是原物了,体型也小得多。而原物在历经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后,现被珍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妥善保管。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前言不搭后语”。而我,现在却要用“走进西安钟鼓楼”中的“前言”搭上其“后语”,加上自己的串连,来结束本篇:

    对于任何一座古城来说,钟鼓楼似乎都是“标配”。 “晨钟暮鼓”, 当时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报时、报警或启闭城门的信号。那是人们多么熟悉的一种声音啊,现在似乎更多的只能在庙宇中亲闻了。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文化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建筑则是人类文明的华丽乐章。高大的台基,层叠的屋顶,悦目的彩画,繁复的斗拱,……这些与生俱来的高贵和时代后人的呵护,让钟鼓楼宛如璀璨的明珠,安然镶嵌在西安城市中心。六百多年来,她们怀揣着对时间的渴望,慢慢地行走于阡陌交通、车水马龙的岁月之中,其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让中国营造法式流播天下,双子星座的地标特质让古城西安蔚为大观。她们雄伟沧桑的身影背后,似乎流淌着一种神秘的意蕴,生生不息。


【原创】晋陕尽美(61)陕西西安:《钟楼》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2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