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是一处静谧的所在,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
此刻,我站在宝塔山山坡上平整出来的休闲广场上,仰望高高的宝塔,被灯光渲染的格外异彩纷呈。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边塞之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隔着延河,正前方近一点的是凤凰山,右前方远一点的是清凉山。这两座山,我在白天已见过它们的大致模样,但在晚上灯光的烘托下,显得尤为好看。


眼下的南川河,向东一百五十米,与延河交汇,形成了一个“T”字结构。而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三座山峰,则呈犄角之势,三足鼎立在两河之畔。这种地形,看起来就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今又称宝塔山,为周围群山之冠。除了山下的摩崖石刻,山上还有不少景点。如岭山寺塔、明代大铁钟、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李延寿有诗曰:“嘉山叠叠倚晴空,景色都归夕照中。塔影倒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丛。翘首峰头故营垒,令人追忆范文公”。融宝塔山的气势、景色和人文于诗中,让人读来如登山巅,直抒胸臆。


关于宝塔山之来历,民间还有几段传奇故事。如“黄金锁骨菩萨”、“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等,读来确实也是感到很神奇的。无论是从教化的角度,还是良好的愿望,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我望着对面夜幕下的凤凰山,楼阁灯光闪烁,城垣蛇形逶迤,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凤凰山,海拔1132米,也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之一。历代城防工事都修筑在山的东坡及山畔上,为守城屯兵扎寨之地。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延安城新的观光休闲区。



山上的古遗址有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及传说为北宋年间杨六郎(延昭)调兵遣将而挖筑的转兵洞。沿山势而筑的古城墙据考证始建于公元前215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延安城防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城池。



在宝塔山那里观赏了一会儿夜景,我返回时又要越过宝塔桥,殊不知它还有一个亲切的名称,称为“总理桥”呢?
桥下的这条河,叫做“南川河”。
以前从延安老城到宝塔山没有桥梁,车只能在水位较低的河床上涉水通过。1973年6月,周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延安,欲上宝塔山。结果汽车不慎陷入淤泥里动弹不得。当地群众走上前观看,发现车上竟然坐的是周总理,于是激动万分,众人齐心协力把车从河里抬了起来。
周总理十分感动,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专门批示拨专款四十万元修建了这座宝塔桥,“总理桥”名称从此而来。



原桥为86.94米长,12.5米宽的六孔钢筋混凝土板桥,为延安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增多,该桥承受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2009年,改造后的宝塔桥落成,桥长85米,宽24米,桥面拓宽了一倍多,并安装了新的照明设施,已经成为延安市区一道新的景观。



越过宝塔桥,我沿着南川河再左折延河边的绿化走道,朝清凉山方向走去。夜幕下的河畔,树影婆娑,清风拂面。灯火璀璨,流光溢彩。



到清凉山,又要越过一座大桥,比宝塔桥长且宽,它就是我心目中的延河大桥。
延河大桥,可谓是仅次于宝塔山的延安第二个城市标志了。它与宝塔山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景观,一幅永恒的画面。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塔与山,桥与河,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延河大桥,位于延安城东,横跨延河,连接延安城与东关街。该桥仿照“赵州桥”而建,为一座三孔的空腹式石拱桥,每孔跨径三十米。每孔拱上有六个跨径各为2.5米的圆拱形小桥孔,一方面便于排泄洪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桥体本身的重量和压力。桥下部为重力式墩台,上承石拱,设计合理,雄伟壮观。



该桥全长115米,高13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附设人行道,于1959年5月建成通车,成为延河上第一座现代化桥梁,也是连接“三山二河”(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以及延河、汾川河)最早的交通枢纽。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面临着与宝塔桥相同的问题,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2012年10月复桥工程开建,在保留并修缮老桥的前提下,于其上游两米处又新建了一座样式相同的桥梁。经过九个月的奋战,新桥与2013年8月1日建成通车,桥面总宽度达到27米多。不仅使服役五十多年的老桥得以延续,还大大地改善了通行条件。


我兴致勃勃地走过延河大桥,来到了清凉山前,一直走到万佛寺石牌坊的底下。原来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地方啊!它出自陈毅元帅的《咏“七大”开幕》诗:“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据介绍,清凉山名胜有十八洞、二十四景、四十多处摩崖石刻、诗词、题词等。山顶有太和殿一座,山下有著名的万佛洞。万佛洞周围有众多名胜古迹,其石窟群是中央印刷厂、纸币厂、卫生所和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



清凉山主峰高888米,其方圆四公里,现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现有“延安新闻纪念馆”在焉。



晚上八点钟,在高亢激扬的陕北民歌声中,宝塔山的大型灯光秀开始了。我的旅伴就在宝塔山下南川河的对面观看,而我因去了清凉山,故隔着延河大桥也能清晰地听到解说词的朗诵,以及宝塔山不断变幻的色彩。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总的感觉是,此次初到延安,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其繁华程度,确实颠覆了我原有的印象。在回返时,我再一次走过了延河大桥。那里,等于是延安市的中心地带。大桥街两侧,一边是“延安百货大楼”,另一边则是“万达广场”。顺着大桥街来到二道街交叉口,四下里灯火通明,商店鳞次栉比。谁能想象这是一个陕北黄土高原的城市,一个曾经是革命老区的地方?真是天翻地覆,今非昔比啊!
我一路走回南川河畔,也可以说是走过一路繁华。在那里与旅伴会合后,依旧打的回“黄土情大酒店”。


明天一早我们就要与延安告别了。那晚,平日里一直睡眠状态好的我,居然有些浅睡之意。
朦胧中,我想到了古代镇守延安的“韩范”,想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共领导集体及官兵在延安的艰苦岁月,想到了历史上留下的灿若星河的旧址遗迹。从古至今,都是一种“延安精神”,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继承和珍藏。


朦胧中,忽又记起了现代诗人贺敬之写的《回延安》,其中那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包含着多少真挚和深厚的情感。


朦胧中,我似乎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重回延安,再见延河,并登上了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因为延安当地人有个说法,到了延安而未登宝塔山,等于未到过延安。这与宋朝大词人苏东坡说的那句“到苏州而不到虎丘,乃憾事也”,大致是一个意思。


延安,延安,我究竟来过了吗?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2年3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