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2021-11-22 08:30:24)
标签:

原创见闻

山西晋中

平遥县署

官衙

历史

分类: 萍踪浮影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有人说,到平遥古城,有五个必去之处。除了古城内的老街旧巷、民宅商铺等风貌外,就是古城墙、文庙、县署、协同庆票号(中国钱庄博物馆)和日升昌票号(中国票号博物馆)。

    由此看来,尽管我们行色匆匆,但上述五个地方除了最后一处未去,前面四处皆去了,心里还是感到挺欣慰的。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这五个必去之处,前后为文、商景点,而中间则是政。县署,或者叫县衙、衙门,从古至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县署,乃县级行政单位的正式称呼,是其执行公务的处所。自秦以后,沿袭至清。而县衙亦指县府衙门,多为民众口语俗称。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据说在平遥称“县署”,而不叫“县衙”,是因为大一个级别。当时的平遥除了是一个县,明清时期还是全省重要的商贾云集地。清中叶,第一家号票在平遥问世,在经济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县令的级别不是七品而是六品。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据介绍: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其中最早从元至正六年(1346年)遗存下来的建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045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那么,平遥县署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慢慢地走近它吧。

    如同刚刚在协同庆票号参观一样,当我们来到县署门口时,也是挤满了游客。只见“平遥县署”匾额高悬,细看两侧楹联,为:“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道出了做人和为官基本准则。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进了大门,便是二道门“仪门”了。其为县署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两侧门对曰:“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提示了门内门外绝然不同的氛围,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意味。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根据门前立牌简介:此门通常关闭,新官上任,接待上宪,重大庆典之时打开。旁设角门,东称“人门”,西称“鬼门”。东西两侧的窑洞叫“赋役房”,是征收赋役钱粮的场所,也是壮班的班房。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仪门背后,即为大堂。中间的院场空旷宽敞,老远望过去,更觉得大堂之气势威严。走到堂前,见上方悬额“亲民堂”,正中屏风上绘有山水朝阳图,意即“清正廉明”,喻示身为知县所应有的品格和气度。因为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必须铁面无私,公正执法,才不辱百姓父母官之称号和使命。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有意思的是那副看上去有点像绕口令的楹联,通俗易懂,富含道理,读起来并不觉得拗口。其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从大堂到二堂,要穿过一道院门,谓之“宅门”。 它是通入内宅的咽喉之地,两旁设有“门子房”,是看门人的住所。一般由知县亲信担当,日夜值守,闲人免进。其充当了求访者与县太爷的沟通的角色,油水自然不少。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调节民事纠纷的场所。堂前两楹有联曰:“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但下联“愧”字少一点,“民”字多一点,可谓别有用意。

    堂内正中屏风上绘有松鹤延年图,上悬“思补堂”额,似有“退思补过”之意。两侧“肃静”、“正堂”,营造出庄严肃穆气氛。但二堂主审民事案件,不像大堂主办的是刑事案件,这在明清时期,两者是分开审理的。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穿过二堂,便是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内宅所悬匾额为勤慎堂,联云:“治赋有常经,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点出了古代判断一个好知县 “清正、勤快、谨慎”的标准。而为官之本“清”字,为避其讳,在清代不用了。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中轴线最后一进就是“大仙楼”了,它是县署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看上去古朴典雅。尤其是那副楹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将人们的开门七件事与伦理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了一个人之为人,何以为人的道理,让人得到启迪。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原创】晋陕尽美(13)山西晋中:《平遥县署》

    

    在县署参观,我想到了“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这句人之常言。倘若说,那是古代社会最真实的写照;那么,就让它留在古代吧。

    临离开时,我看到有身着古装的青年男女来到了大堂前,听说有一个县太爷升堂及断案的情景演示。可惜我们没有时间,无法再逗留观看了。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1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