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年和好友在苏州相城区的陆墓一带转悠时,曾去了“御窑遗址园”、“陆墓老街”、“悟真道院”、“孙武纪念园”、“文徵明墓地”等处。
前两处早已被我写成博文,发于新浪博客我的原创园地中。而其他几处,由于园地还未正式搞好等原因,故迟迟未予付博。




记得那是个雨天,我俩从陆墓老街出来后,旋即去了“悟真道院”。回来后看看冒雨所拍的照片,并不理想,因此在前不久又独自前往了。
悟真道院位于悟真路999号,临近相城区活力岛和繁花中心商圈,是一个闹中取静之处。



穿过高大的“悟真道院”石牌坊,走进山门。我发现这处道观的总体格局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即牌坊和山门都是东西向的,而宫殿建筑皆为南北向的,两者并不在同一条主轴线上,而是形成丁字交错之状。




道观内,现有七座宫殿,均坐北朝南。主道南侧,为面积最大的“玉皇殿”,气势宏伟,殿内为讲经布道的主要活动场所。主道北侧,南北中轴线上,依次为“河泾殿”和“财神殿”。东侧,依次为“慈航殿”和“文昌殿”;西侧,依次为“吕祖殿”和“元辰殿”。玉皇殿两侧,另筑亭两座,东曰“万福亭”,西曰“聚仙亭”。




七座宫殿中,有六座我是曾闻其名的。而唯独“河泾殿”,还是首次见到。不知里面供奉的是何方神圣?
大殿为一正殿、两偏厢之形式。殿外右侧立有“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背面文字因靠墙太近而无法察看,左侧有古井一口。殿内正中供神像三座,东、西两偏厢内,分别供有老爷、太太、太姆、大娘塑像十余座,其中有“五峰山老爷”、“高景山老爷”、“老河泾太太”、“中河泾太太”、“小河泾太太”、“上方山太姆”、“香山大娘”等。




看介绍,方知最中间供奉着的那位“虎头将军”,竟是东晋的画圣顾恺之,这确实是让我有些惊讶的:一个如雷贯耳的文人画家,怎又会有将军的称号?他又是因何而被人们供奉在道院里的呢?




谁曾料想,一介文人,一代画圣顾恺之,既有为大家熟知的非凡画艺这文的一面,居然还有做过参军,带兵守城这武的一面,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啊。




时值东晋末年,“孙恩之乱”起于三吴。后叛乱虽予平息,然地方上遭遇大旱,饥荒盛行。当时,顾恺之不仅率兵守住苏州城池,还以军粮赈济救助饥民。在其身故后,就被苏州人奉为“土谷神”,即按照道教之传统,纪念为当地做过贡献的人士。




于是苏州的百姓自发地修建了一座“将军庙”(顾恺之祠),亦即“河泾庙”,以此来纪念恩人顾恺之,这也就是“悟真道院”的前身。如今挂在河泾殿内,位于顾恺之塑像上方的那块“英风千古”牌匾,乃当年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到此写下的御笔。




我知道,在原来苏州齐门外大街至陆墓老街一线,亦即元和塘西侧,总共有三座“河泾庙”。一座就在悟真道院内,称“老河泾庙”;一座在陆墓老街的下塘南街,谓之“小河泾庙”,其外观照片已被我附在之前发的博文《陆墓老街》中;还有一座“中河泾庙”,现已移建至齐门外东汇路与江宇路交叉口。




在如此不大方圆范围内,为何有三座同名同姓的河泾庙呢?盖因当地百姓相信河泾庙能保人平安,作物丰收,素有灵验。故凡逢初一、月半,尤其是农历十月二十顾恺之的生日,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云集于此,焚香祭祀,热闹非凡。




从悟真道院于宋淳熙三年(1176年)始建,至今已有八百四十五年的历史了。我们目前所见,乃2009年重修扩建后的面貌。其历时两年,于2011年10月18日建成开放,并在当天举行了竣工仪式暨开光典礼。



悟真道院的重光,以顾恺之传说为文化主题,结合历史沿革和当地老百姓的风俗,使道教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为广大信众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宗教活动场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8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