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2021-08-12 08:53:46)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澄湖

水八仙

生态文化园

休闲美食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一年一度,又到了鸡头米上市的季节。

    鸡头米,学名芡实,是睡莲科芡属植物。自古以来,苏州就是鸡头米的主要传统产区,尤以原娄葑乡群力村黄天荡一带的品质为佳,号称“南荡鸡头”,在东南亚享有较高的声誉。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黄天荡早就被填平了,村民也住进了统一安置的新村。清代沈朝初咏唱南荡鸡头米的《忆江南》: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传统的南塘消失了,但并不是说鸡头米就此在苏州绝迹了。在甪直、车坊这两个离苏城稍远的乡镇,目前仍有大面积的种植,其他如浦庄,三角咀湿地那边也有,使苏州鸡头米这个传统的水植优势品种得以存在和发展。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水网星罗棋布,河汊纵横交错,为水生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条件,可见苏州人的口福着实不浅。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菰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苏州人饮食精细,讲究时令,水八仙便是最好的传统食材了。故当令时节,我都会买而食之。具体的食用方法很多,今后准备专发博文叙之,在此不予展开。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水八仙,包括芡实(鸡头米)、茭白、莲藕、水芹、茨菇、荸荠、芋艿和菱角。撇开各自的营养价值不说,就其身价而言,鸡头米是高高在上的,可谓是带头大哥了。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这些水生植物对水质和气候等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目前主要集中于苏州古城东南的澄湖沿岸。于是,前几年,一个专门为水八仙打造的“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便应运而生。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据介绍:

    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位于苏州市东南澄湖岸边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由苏州水八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经营管理。景区总面积3500亩,其中水八仙的种植面积为1800亩。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园区以水八仙种、收、观、学及互动采摘为主题,现有开放景点和项目有:水八仙科普展示馆、湿地科普长廊、荷田莲想、孔雀园、水八仙植物园、昆虫馆、跑马场、水陆两栖车、垂钓台、智慧农业、桃花岛、乐活岛、台湾美食区(静林岛)、水八仙种质资源圃、庆仙楼水八仙特色美食体验等。成为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生态时尚休闲景区,是苏州新兴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去水八仙生态园,我和两位好友选择了八月下旬。虽说立秋季节已过了二十几天,但天气依旧炎热。去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看一下种植鸡头米的水田,以及村民在田里采摘成熟果实时的情景。以前只知道剥鸡头米的辛苦,但采摘人头顶猛太阳,弯着腰在田里劳作,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品尝鸡头米的美味时,亦须知碗中食,粒粒皆辛苦啊。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园子很大,真是一个水八仙的大观园。可供观光车通行的主通道两侧,塑有卡通形象的水八仙雕塑,像夹道欢迎到访的游客。除此之外,两翼皆有亲水木栈道,可让游客近距离的观赏湿地风光,以及水八仙植物的外形特征。园内还有一个科普馆,介绍了水八仙作物的生长规律、经济价值和营养功效等方面的知识,让人比照观看,一目了然。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园内的水八仙种质资源圃。涵盖了水八仙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评估、遗传育种、栽培研究以及推广应用等功能,保存并收集了苏州水八仙地方传统品种及各地优质特色品种一百多种,成为目前全国的唯一。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原创】水乡见闻:《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一圈兜下来,总的感觉是公园里的游客不多,可能是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或是气候炎热的因素?经营看上去也并不景气,一些原本规划且开园时曾经经营和运转过的项目,现在已经停止运营了。还有主干道边大幅的水八仙图片,竟将水芹印成了药芹。这种疏忽,发生在水八仙主题公园内,实在是不应该的。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