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城闲逛,我忽然感觉那里的真山真水所形成的自然景色,更为贴近人们的审美需求。称之为清丽之城,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除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外,科技城的高新企业林立,科技氛围浓郁,这座城,分明又是一座智慧之城。



之前在苏州高新区的彩石湖游玩时,看到其两侧的山体分别为青山和五龙山。前者现基本上为“清山会议中心”所占,上不去了;而后者,则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园。那时,我在彩石湖仰看五龙山顶那座楼阁时,总想抽时间上山去看个究竟。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我在诺贝尔湖公园,从另一个角度再次遥望了智慧阁,又一次触发了我前往的欲望。



去五龙山,其实从清山会议中心边的稼先路转科灵路,或从光启路皆可抵达。那天,我俩因先在高新区文体中心的“寒山美术馆”观展,穿过龙山路过来。故直接从彩石湖公园里斜插至科灵路,然后进入五龙山的健康步道,来到公园主入口的。



此时,见有一条石阶路,掩映于树木花草之中,为从山脚到达山顶智慧阁之捷径。其宛如一条蟠伏的卧龙,蜿蜒向上,并不陡峭。且路幅较宽,两侧有扶栏,中段有供登山者歇脚的石台、石凳及石亭等。
行斯道也,自然舒适。不一会儿,我俩就上行至山顶,来到了智慧阁前。



智慧阁为三层楼阁,四角形制,构筑于平整的石础上,四周围以石栏。见铁将军把门,我便问现场的保安,他说原来是茶室,因生意惨淡,所以关了。如此一来,游客便少了一个登阁远眺和俯瞰的机会。看其二层四周一圈,本来应是一个极佳的观光平台。
于是,我透过门窗,窥见阁内立有一面木刻的“五龙山智慧阁记”地屏。尽了最大努力将其拍得,但终因反光厉害而看不完整。



上不了阁,也罢。于是便在楼阁的东南西北凭栏四下张望,远处的大阳山、穹窿山遥遥在望,近处的玉屏山、凤凰山历历在目。前两座山已去过不知多少回了,倒是后两座山对我而言是陌生的,引发了几时去踏足的念头。



在这个平台上俯瞰,整个科技城绿意盎然,生态良好。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不知会引得多少人的羡慕。至少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园区生活了二十一年的人来说,顿时也有了一种心动的感觉。



顺石阶原路下山,看到景区主入口有黄石假山,池塘曲桥等景观,便停留了片刻。出口左拐,有“五龙山”景区勒石在焉。旁边另有一块苏州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7月立的石碑,见上面写着“乌龙山”的名称。
细观之,得知清《光福志》称此山为“乌龙山”,一名“五龙山”,主峰海拔119.1米。山上原有明代福建布政使吴福墓,现无存。



最后,我俩从光启路出。在慢慢离开的时候,我多次返望五龙山,想起了刚才在智慧阁台基下看到的八字镌刻:“层峦叠翠,云海观复”。
层峦叠翠,我俩领略到了。但云海呢?可能要趁一个阴雨天才能看到吧?至于“观复”嘛,它蕴含着道家的意味,乍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


其实,对于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科学亦然。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6月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