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2021-03-07 17:10:37)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太湖西山

乌峰顶

采石宕口

湖岛景观

杂谈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太湖西山岛的东北角,如元山、蒋东、岭东、前湾一带,以前是传统的采石场,从事开采太湖石和石灰石的企业不少。当年大规模开山采石留下的一个个宕口,被水淹了之后,形成了一座座伤痕累累的山头,以及一个个碧绿生清的湖面,成为西山岛一道独特的景观。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那一带,我和好友去转过数次。第一次是先到了蒋东,而后从那里一路经岭东、前湾,走到了后埠。第二次是直接去了元山。后来几次是陪朋友去的辛村和后埠。前两次的游走情形,已被我记录在案,并发于我的博客中,标题分别为太湖风韵(92)西山:《元山村》和太湖风韵(93)西山:《蒋东村》。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记得在蒋东村北部的悬崖边,有一座小庙。当我和好友第一次看到对面那座山体,以及那块突兀的石峰时,顿时被它那种苍凉和雄峻而震撼到了。我以为,那是观察“乌峰顶”最佳的位置,至于其名,我则是回到村里询问后才知道的。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乌峰顶,高不逾百米。但因其顶部那块巨石如奇峰突起,故十分引人注目。这座石峰,并非飞来之石,亦非自然造化,乃人工伟力而致,据说是当时采石场接到禁令,而未及清理所留之物。从南面仰望之,确实有点慌兮兮的。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如果说,上次我在蒋东村远望乌峰顶,是中等距离的话,那么,在太湖大桥三桥上眺望之,则是超远距离了。

    今年一月二十四日,我与好友在叶山岛欲探访徐湾古村,结果遭遇封村未成,于是便从大桥东侧步行过桥。平时过桥,都是汽车奔驰而过,而那日我俩则在桥栏边拍到了往日未曾拍到的景色。其中之一,就是穿过浩淼的太湖水面,眺望东南方的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是日,早上有雾,天气灰蒙蒙的。在我们的视野中,近处湖面上锚泊的木桅渔船,与远处若隐若现乌峰顶,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面,自然天成,颇有意境。在桥上观赏一番后,就从后埠巷进入,过前湾,至岭东,直奔乌峰顶而去。

    这次去,就是近距离的观察了。因为两年多来,它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一直吸引着我俩。不一看究竟,总不能释怀。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我俩寻得山的西坡,准备从那里上山。看到有工人已经在砌围墙了,估计此地已经被列入了西山岛的一个景点,今后会对外开放。回家后,我查询到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操刀的《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乌峰顶石宕口景观修复规划设计工程》,看来这个猜测是真实而确切的。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乌峰顶之南、北,皆为悬崖峭壁,它像一条山脊一样,从西到东,再折南,像一个倒着的“L”。山脊的中间有一条水泥明沟,估计是排水用的吧,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崖下则不规则的分布着几个海子。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我看到,原来西北方的海子,被地铁五号线建设大量的土方填埋了,将建设一座“乌峰顶轮渡客运码头”。等地铁五号线建成通车后,从太湖游客中心可直接坐船到西山岛,等于说使游客进出西山,多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待乌峰顶、元山宕口一并改造完毕后,那里必将成为西山岛旅游一颗闪亮的新星。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我俩循着水泥明沟上行,一路穿过两道铁丝网门,不一会就到了山顶,来到了那块巨石下。仰观之,我竟感觉就是活脱脱的关公在此。你看他,头顶巾帻,黑黑的脸庞,长长的须髯,一副武圣的威严形象。有趣的是,这座石缝从上到下,左侧为黄石,右侧为石灰石,既有明显界线,又似浑然一体。这应是长期的地质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而非人为的因素。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从乌峰石后背东行,折南而去至路之尽头,那里还有一座太湖石,形不错,表面筋筋缕缕,布满沧桑。后背有一条细缝,如剑劈一般。石之下方还有一个如佛龛似的洞穴,不知是否人工而为?

    在那里换一个角度远望乌峰石,感觉其竟又如观音菩萨降临,抑或其他?有兴趣者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详之,说不定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上次我俩是在蒋东村北的小庙后遥望乌峰顶,那天却是在乌峰石边回望了那座小庙。俯瞰山下,几处宕口,碧波微澜不兴;几座小岛,宛若水石盆景。此种景色,我已看过几次。但这次处在制高点上,以审视的目光俯瞰,瞬间又有了新的感受: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人类以往的生产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界原有的面貌,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如今讲究保护生态,追求可持续发展,不能移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于是,还自然于自然,将其好好的保护,合理地利用起来,或许就是人类敬畏自然,向大自然赎罪的一种有效方式吧?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原创】太湖风韵(102)西山:《乌峰顶》

    可以想象,从元山宕口至乌峰顶一线整体规划实施完毕后,苏州的“小九寨沟”就不会如现在这样,仅仅是口头说说而已,终将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出迷人的风采。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