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洞庭西山有一个林屋洞,其周围有一大片梅林。每当冬尽春来的季节,白梅、红梅、绿梅、朱砂梅等花儿,就像春天的使者,笑意写在脸上,苞蕾绽于枝头,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林屋梅海”由此得名。
苏州另一个传统的赏梅胜地,便是光福的“香雪海”。那里我去过几次,其中有一次也在梅花节期间。而“林屋梅海”我之前去过的几次,并非梅花盛开的季节。这一次,也算轧了一次闹猛,趁“第二十五届苏州太湖西山梅花节”举办时,于2月21日,同两位好友相邀前往。
是日,天气晴朗,暖阳高照,前往林屋梅海赏梅的游客不少。可能是前几日天气过于干燥和气温过高的缘故,有不少梅花已经焉了。好在梅海梅树多多,你在梅花香径中漫步,左顾右盼,总找得到一些精神抖擞的花儿。
在园内最前面的一个池塘,园方也算是别出心裁。缘池设有喷雾装置,白雾袭来,仙气缥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气氛。人们的探梅之旅从这里开始,循着香径,渐入佳境。
太湖西山岛种梅历史悠久,始于汉唐,盛于南宋。“林屋梅海”种植面积为三千多亩,是岛上最具代表性的赏梅胜地,其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是中国最大的赏梅基地与梅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太湖西山梅花节作为太湖西山岛最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们的喜爱。
本届梅花节的主题是:“好山好水生态岛,梅开西山处处春”。一踏上西山岛,你就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春的气息。在梅园里,那一树树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更是把春天的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如织的游人,穿梭在幽径间,徜徉于梅林中,尽情地观赏着梅花的娇容,吸纳着梅花的馨香,陶醉了自己的心情,抖擞了自己的精神,仿佛这汲天地之精华的梅花,谙通了人性似的。
确实如此。自古以来,梅花就被誉为“雪中高士”,与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和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从封建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梅花吟咏,到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主席的《咏梅》,以及阎肃先生的《红梅赞》,无不赞赏了梅花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气节。梅花喻人,人如梅花,两者相互映照,浑然一体。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李清照】《满庭芳·梅花》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阎肃】《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我知道有一首古琴曲叫做《梅花三弄》,相传由原本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改编而来。其曲调或婉转悠扬,或流畅明快,或跌宕起伏,描写了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以及梅花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我对其只能听个大概,不是太懂。倒是姜育恒先生唱的同名歌曲《梅花三弄》,我能全部背唱下来,平日里也时常哼唱之:
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
我想,来林屋梅海赏花的人,应该也是红尘中的痴情者吧?有些人近乎痴狂的状态。要不然,怎会在梅花前左看右看,横拍竖拍,恨不得要把这梅树移将去了一般。
这次第,其实也情有可原。
一是因为梅花的花期从初花至盛花,约四到七日,至终花为十五至二十日,其娇嫩的花瓣,若遭燥日曝晒或风吹雨打,即便不凋零,也会像人一样没了精神。故赏梅,还得要抓紧时间,一睹为快。错过了,就要再等一载。
二是因为梅树的枝杈繁杂,花儿著于树干或树枝上,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真正要选到一个好的花枝和花朵,以及一个好的背景,也确实不易。这需要人们在花前反复的观看和遴选,也会花费一些时间。
粗粗算来,我的赏梅经历,也有些年头了。缘何这多年不离不弃,乐此不疲,因为其中倾注和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2009年前,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原园区管委会)的北侧,有一大片梅林。花开时节,闻香而来的市民络绎不绝。后因地铁一号线的建设,这片梅林就消失了。
每年去赏梅的我,看到如此情形,曾填过一阕《卜算子·哭梅》的词,倾诉了心中的无奈和思念:
曾几醉芳菲,
蕊海开无数。
疏影依依缀满枝,
着意春风舞。
故地念伊人,
怎奈相思苦?
雪魄冰心何处寻,
只有香魂驻。
当后来我在金鸡湖大桥北的凤凰泾东岸,看到一大片梅林出现时,我感觉离开故土的她们,被安置到了这个地方。于是又有了《卜算子·哭梅》的姐妹篇《卜算子·寻梅》,抒发了当时心中的欣喜和快慰:
去岁见君时,
零落知何处?
世事难猜叹不平,
寂寞堪无语。
欲觅汝芳踪,
复睹香如故。
忽报疏枝点雪妆,
倩影和云翥。
不经意间,我的思绪在林屋梅海已经远兜远转了一圈,这都是梅花让我触景生情,勾起回忆,引发联想。赏梅,既有清气拂面,更有暗香盈袖。离别,依然恋恋不舍,与她相约来年。
* 所附照片系手机和单反共同拍摄
写于2021年2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