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寺景区入口门楼:“凤鸣箭阙”
苏州城西多山,虽海拔不高,均在三百五十米以下,但那些山,山石与人文相融,大多有些看头。在这些山中,城西北绵延二十余里的阳山,就算是苏州最大的山体了。也因此,苏州人又将它称作“大阳山”。
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殊寺景区
文殊寺景区入口门楼凤凰雕塑
文殊寺景区入口门楼底部纬编文字

文殊寺景区导游全景图
苏州的山,论高度,最高峰为穹窿山的笠帽峰(341.7米),而大阳山的箭阙峰(338.2米),排名老二;而论广度,大阳山则名列前茅了。
安慰印
火焰印
甲印
大阳山,主要山体包括鸡笼山、大荒山、凤凰山、观山、火烧山、青山、阳山等,有箭阙峰、射渎峰、长云峰、韦驮峰、大石峰、白莲峰、松花峰、香炉峰等十五峰;有白墡岭、金芝岭等六岭;有文殊岩(观音岩)、虎头岩(狮子岩)、夕照岩和赑屃岩四处岩崖;有白龙坞、金牛坞(金井坞)等六个山坞;有云泉、仙泉、龙湫泉、一壶泉、龙井泉等七泉。
说法印
心中心印
吴之镇
最早印象中的阳山,是千疮百孔,灰茅落拓的景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初中时代,曾在大阳山北的青山住过三个月,那里是学校的学农基地。青山紧连阳山,属于大阳山山体的一部分。阳山和青山都有白泥矿,同属于“中国高岭土有限公司”。阳山的白泥名气很大,品质较高,自然颗粒细,可塑性好,白度高,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造纸、陶瓷、军工等行业。
支公井:钦瑞兴题
支公,即支遁,乃晋代著名玄化般若学者,长于理论思维的吴中名士。此为其隐居时汲水处
明代古道入口
石阶蜿蜒向上
文殊寺景区记
当时的阳山,除了白泥矿外,还是开山取石的主战场,一个个光秃秃的宕口,就是一道道伤口。在人类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自然生态蒙受着巨大的破坏。
文殊寺前石牌坊
坊额:“文殊启慧”
石牌坊前文殊寺炉鼎
文殊寺山门
我记得,在石码头到通安镇由南至北,乃至西去东渚镇的道路上,那花岗岩碎石的路面最多见的是手扶拖拉机和机动三轮卡车,装着满满的石头,不断有碎石撒落,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寺内地藏殿
寺内观音殿
屋脊翘角
文殊寺回看
还是在上世纪末的1999年12月1日,《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的制定,后经苏州市、江苏省两级人大的的批准,于2000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于是,大阳山才得到一线生机。
公孙圣枉杀抛身处
公孙圣: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个擅长解梦的算命先生,被吴王夫差冤杀后抛尸于此
鸟道百盘-(申)时行
“万壑松涛”-明代藏书大家顾元庆题
环境实时监测屏
2005年6月20日,先经江苏省林业局批准为苏州大阳山省级森林公园,2009年2月10日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1029.8公顷,林地总面积912.8公顷,森林覆盖率88.64%,是苏州的“城市绿肺”。
半山亭简介
半山亭:为纪念春秋时期被吴王夫差冤杀的公孙圣建造
半山亭侧姿
最近几年,我去过几次大阳山,但印象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中规中距的从文殊寺景区的大门进入的,而另一次,则是在大阳山的南坡,沿荒僻的小道上山的。其中的情形,将记录在我的博文中。
回望山道
文殊殿遥遥在望
文殊殿器宇轩昂
走向文殊殿
第一次去的时候,距今已有三年多了,正是八月份,大热的天。我进入景区后,看到一座座银色的雕塑十分显眼,原来它是一个“手印林”的主题雕塑群,如“心中心印”、“说法印”、“火焰印”、“安慰印”等,以佛家形象的手姿,象征独特的意义。且每个雕塑配一块中、英、日文三种文字的说明牌,从佛经的角度进行阐释。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文殊殿一侧
佛境禅心
文殊殿匾额
文殊殿简介
又见其北侧不远处有块巨石,上刻“吴之镇”三字。现场看起来就是一个供游客休憩、购物之处,但名称却有其来历。意谓阳山高大,是镇得住吴地的一座大山。此意源于明朝苏州的第二位状元,明代礼部尚书吴宽。其曾为阳山写记,首句即为“阳山在吴城西北二十里,而近视他山特高且大,盖吴之镇也。”
舍身台简介
文殊殿前舍身台:前临深渊,势若千仞,纵身跳下,可以往生
文殊殿另一侧
由此上山,其道谓之“明代古道”。虽说是古道,但现在已经铺设了大块石板,平整的石阶,走起来脚底下舒服。只是到达山顶,据说总长有五百四十米米,共一千三百三十三级石阶,若走得稍急,就会使人气喘吁吁的。此时,可在景区设置的若干个节点稍事停歇,平复一下身心再走。如山腰中的“半山亭”,亦是一个歇脚的好地方。
山顶消防通道处文殊寺石牌坊
石牌坊内下行石阶,先至文殊殿
文殊寺景区前“阳山揽胜”木牌坊
文殊寺,在古道南侧之山坡下,少顷就可到达。山门前矗一石牌坊,坊额题“文殊启慧”,由原苏州书法家协会主席华人德题写。坊前立一高脚炉鼎,鼎铭“文殊寺”。入得山门,内有“观音殿”和“地藏殿”等,而更为宏伟的建筑“文殊殿”则在近山顶处。整座寺庙建筑,类似这般距离拉得如此开的,应是不多见的。
文殊寺景区前游客中心
山神湾路上的“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太湖大道边的“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标志
据资料介绍:
文殊寺,始建于东晋年间,为高僧支遁所开创,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苏州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因附近有巨石形似天狗,所以又称其为“天狗庙”。由于历史原因,文殊寺于1958年时被毁坏。而今,修葺一新的寺庙,包含文殊寺广场,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舍身台等诸多部分。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0年2月2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