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萌
丛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572
  • 关注人气:3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2019-11-06 11:22:55)
标签:

原创见闻

古典私家花园

柴园

柴安圃

醋库巷

分类: 苏园泛记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姑苏城内的小街小巷中,隐藏着一些以前的私家小园。它们可能并不像拙政园、留园那样有名,却是小巧玲珑,别具风采。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柴园,就像一颗宝石,镶嵌在凤凰街的横巷“醋库巷”里。这处清代古典园林建筑,道光年间,初为苏州城贵潘家族第三代潘曾琦的宅园。光绪年间,由浙江上虞柴安圃购得,重修扩建后,人称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柴园面积不大,约2150平方米。抗战时期,渐散为民居。上世纪五十年代,南区人民政府曾驻此。1957年后为学校使用。1978年拆除池北楼厅,建三层教学楼。1985年市文管会、民政局共同出资重点维修鸳鸯厅、船厅。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直至2010年盲聋学校迁出时止,柴园古建筑尚存鸳鸯厅、船厅、水榭、曲廊、半亭等,东部住宅也仅存堂楼。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修复后的柴园,于20179月正式对外开放。格局仍为东宅西园,东宅是居住和生活的场所。沿着中轴线,从前至后有门厅、中厅(轿厅)、大厅和堂楼等,前后贯通。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我曾几次去柴园,有雨天的,也有晴天的,感觉确是一个晴雨两宜之所在。大门上方悬“柴园”匾额,对面的照墙前,有一个园艺小品,竖着文物保护石碑。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走进门厅,上方又悬“苏州教育博物馆”匾额。二进即为中厅。中厅,即原来的轿厅,是园主人的宾客在此停轿、下轿的地方,也是供轿夫喝茶休息的处所。厅前天井整齐的石板地面上,间有回顾苏州千年历史的镌刻条文。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我循序渐进至三进,来到大厅。大厅,悬额“仁至堂”,塑有孔子雕像一座。作为主体建筑,原是园主人家中举行重要礼仪活动和接待贵宾的地方。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最后一进的建筑,便是堂楼,乃主人全家生活起居之处。底层是接待女宾的客厅,二层是宅主、女眷的居所。大门正面是普通的石库门,背面则是砖雕门楼,门楼上有怡园主人顾文彬所题嘉门善祥砖刻门额,可见与园主人关系非同一般。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东宅与西园,中有备弄相隔。横穿而过,有豁然开朗之感。

    园中央辟有池塘,上跨小石桥,锦鲤游戏其中。池塘东筑水榭,名“可以濯缨”, 应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句;西泊船舫,曰“有舟不系”,是否暗喻着园主对自由精神之向往;西北有一半亭,谓“半亦有品”,亦可见园主之品格。园中还有几件充满童趣的金属雕刻,能瞬间唤起观者童年的记忆,让原本静态的园子富有了灵动和生气。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园子之北,从东至西一并排为楠木厅、藏书楼、西花厅。

    楠木厅,悬额“留余堂”,厅内木结构均为楠木,梁柱挺拔粗壮,以青石鼓形石为柱础。整个建筑风格沉雄,古朴端庄。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藏书楼,是园主人读书、收藏、著述之所。底层额题“跬步山房”,应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之意而得。

    西花厅,平时为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交流展示之用。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原创】苏园泛记(7)《柴园》

    园子之南,有宽敞的大厅“鸳鸯厅”, 主要用于接待贵客嘉宾。其由南北两厅组成,东、西接平房和楼房一间,楼前小庭院置湖石假山。

    整个宅园,宅屋错落有致,园景秀丽清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免费游园,欣赏苏州古典园林之趣的好地方。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设在柴园内的“苏州教育博物馆”,另篇介绍)

 

                                                                写于20191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