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第一次去陆巷,在即将离开时,在文宁巷“惠和堂”前,看到一队从山上下来的,风尘仆仆的人马。问之,乃“廿四湾”而来。本也想反道而去,只是时间不够了,只能作罢。但心里总有念想存焉,何时也走一遭。
文宁巷东首,右侧为王鏊故居“惠和堂”
古道从这里开始
林木葱茏
茶树苍翠
渐行渐远
第二次,我一早便来到了陆巷古村。在村里转悠后,穿过“探花”牌楼,走过“惠和堂”,径直东行,开始了我的探幽之旅。
这条古道,从后山陆巷古村出发,经上湾,三官堂,虾蝃岭(廿四湾),可到达前山的曹坞。
回望古村
俯瞰古村
俯瞰古村2
俯瞰古村3
穿过茶园
“上湾”路牌
山道两边,茶树满垄,村民们忙着摘除茶籽,据说它会影响茶树的生长,估计是会消耗太多的养分吧?并给茶树打药,消除病虫害。当我们喝着清香醇正的碧螺春茶时,是否想到茶农辛勤的劳动和付出呢?
桔树上挂满了果实,但还没有泛黄。据村民说,即使成熟了,他们也不会完全采摘,因为雇人,人工费太贵,价格又低,划不来。到时仍挂在树上,倒是给深秋的季节增添了一道亮色和景观。
循道而进
即将出口
古道路标
岔口指引
又见驴友
前往陆巷
古村渐行渐远,我不时地伫足回望。不一会,就上行到了一个小山头。我站在一棵类似消息树的小松树底下避阳,俯瞰眼下的古村。那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民居,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那氛围是如此安谧祥和。
远处,湖水浩渺,岛渚螺浮,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山水画卷。忽然之间,让我有了“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的感觉。
大道通顶
岔口路标(陆巷、廿四湾、莫厘峰)
岔口路标(陆巷、眠佛寺、三官堂)
岔口指引(陆巷、碧螺村、三官堂)
曹坞—陆巷
遥望莫厘
于松下休息观望稍顷,便左折,向三官堂进发。
下山道于消防通道交汇处,走大路,可直达莫厘峰大尖顶,但我的行程是循古道到曹坞。于是穿过柏油路,下接古道,行至“三官堂”。
下行接口
返望入口
有人上行
“俞坞”幽深
又逢驴友
光影斑驳
三官堂,据说其地理位置处于东山的中心。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由里人王叔鑫募修,具殿屋三楹,内祀三官大帝及观音。殿之前靠古道边亦有屋三间,系供行人歇足之用。因此地正当前后山中部,当年住持僧了清,于此平时施茶,夏令施药(急救治痧药品),过往之人无不称善。
左观“三官堂”
“甘露亭”
“三官堂”
“三官堂”简介
右观“三官堂”
“三官堂”后部
我看到,前屋一统,正上方悬“甘露亭”匾额,喻旧时善举可谓贴切。因下方门关着,我贴着玻璃拍得后屋是“三官堂”,有匾为证。应是年代久远所致吧,现状显得有些衰落,但已是近些年经村民修缮过后的情形。但门窗采用银色铝合金,材质和色彩看起来皆不协调。
见亭左前方有下山石阶,路标指示“眠佛池”,欲想一看究竟。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8年9月2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