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紫石街继续南行,就是陆巷古村的最南端了。左拐后,就到了另一处古宅园“宝俭堂”。
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系南宋左丞相、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文学家、词人叶梦得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明初改为“宝俭堂”,原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明代宝俭堂,坐北朝南有三条轴线。中轴线为四进主体建筑,原有正厅、门厅,轿厅,大厅,
楼厅等。门厅正南面为一门场,门场上有八字型照墙.
门场二边为附房和菜园、花圃;东轴线为东花园,有钟楼、楼房、廊,亭,榭,阁,曲桥,假山等建筑;西轴线为西花园,有附房、船舫、花厅、书房、佛楼、曲廊等。



对此宅园,明、清两朝和民国期间时多有修缮,后逐渐破落荒废。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托管,曾多次安排当地居民居住,文革期间又安排十多户太湖公社渔民居住。1980年落实政策归还,其时已破败不堪。
2001年,由苏州许姓夫妇出资购下,又耗资千万,历时四年,进行了全面抢修,基本恢复了当年的面貌。



修葺一新的宝俭堂,还成了私家园林民宿,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据称,现有十一间具有中、西式风格的客房,即七个标间和四个套房,分处东、西两园。如果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是一种视觉观赏的话,那么,能在园内食宿,则是全方位,全身心的享受了。



走进宝俭堂,见正厅内上悬“宝俭堂”牌匾。这个取自“积善积德,节俭修身”之意的家训,成为叶氏家族世世奉行,代代家传的准则。
穿过堂后的砖雕门楼,就是园内最高建筑“明德楼”了。楼名取自孔子《大学》:“明为玉宝一生用,德从宽厚乃有积”之句,亦可作为人之道德信条了。



中线主要建筑观毕,于是移步至东花园。
东花园,又名“梦园”。见园内一泓碧水,一座红栏曲桥凌波其上。周遭亭阁精巧,轩廊雅致,湖石玲珑,花木兴盛,给人以小巧精致,以小见大,移步换景,清朗秀丽之感觉。



至于其名来历,说来还颇具神话色彩。
相传,南宋时期,叶梦得的父亲为官清廉,家庭和睦,百姓爱戴。唯一的遗憾就是人到中年,依然没有子嗣。叶母则是每日念经拜佛,祈求得子。
终于,在1076年正月的一个晚上,叶母梦中梦到了天空中一火球直入其腹,并伴有满天佛音,说:“念你家积善成德,我便赐你一子,日后必定为国为民效力。”
叶母醒来后非常惊讶,告诉了全家。次年果然得一子,为其取名为“叶梦得”。意为“梦里得到”。叶父为感谢上苍,将正在修建的东花园命名为“梦园”。后来,叶梦得果然成为一个了不得的人物,留在青史之中。



当我再来到西花园“惠园”时,一池荷花粲然相迎。我看到船舫中有餐桌椅在焉,应是供住店宾客之所享用吧?因早过了午餐时间,并无嘈杂之氛,环境异常清幽。
我坐在荷塘的回廊边,看艳阳映照,听和风四起。那荷叶肥而又大,叶脉通透,将探出头来的花仙子们衬托的恰到好处,让人顿生一种恬淡之趣。



我看得有些出神,不觉已有半个时辰。时光凝滞,岁月静好,我想大概就是这般感受吧?
此情此境,忽让人觉得似入荷花深处,傻傻的等待蜂飞蝶舞,蜻蜓停驻,以及那梦中曾经有过,何时惊飞的鸥鹭。
写于2018年9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