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2018-08-12 20:14:41)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太湖

洞庭西山

堂里古村

雕花楼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人们一提起雕花楼,恐怕马上会想到东山的那座。当其名闻遐迩,游客如云时,西山堂里古村的雕花楼却如躲进深闺一样,鲜有人闻。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堂里古村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村口石室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岁月沧桑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风韵犹存

    随着西山岛交通越来越便利,以及古建修缮保护的渐次展开,西山雕花楼终于慢慢地揭开了她的红盖头,成为人们心仪的对象,成为西山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古村老街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老屋旧门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山虎满墙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外墙高耸

    西山雕花楼,始建于南宋,原名“仁本堂”,取自“以仁为本、礼为教本”的意思。后经徐氏后人在清康熙、乾隆、咸丰、道光四个朝代中的陆续修建,渐成占地三亩许,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的深宅大院,堪称西山最显赫的大户人家。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石板通道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1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2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3 

    依我看来,一座雕花楼,何以能历经数百年风雨,传世至今?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因为其内含的民族属性与人文气质。楼的缔造者徐徽言是位与岳飞齐名的南宋主战派将领之一,后在晋宁战场上与金兵作战时捐躯殉国。其侄徐吉卿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忠臣,曾为宋乾道五年(1169年)平江府知府。祠堂内挂有徐徽言的“忠贯日月”、“永垂青史”的牌匾,就是其叔侄两人一生壮怀激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真实写照。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4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5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6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庭院景观7

    二是因为其“精、巧 、奇、雅”的雕刻。其梁柱、门楣、长窗,皆刻以美妙的木雕纹饰;其门楼、照壁、墙体,则镌以沉稳厚重的砖雕。表现题材,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三千多件,绝无雷同。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前厅废础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仁本堂主厅前砖雕门楼,额镌“礼为教本”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仁本堂主厅

    此楼建于清乾隆巳亥年(公元1779年)其磉板、鼓墩、短柱呈显著的明式建筑特征,

榫卯结合,不用一钉一铁,生动再现了香山蒯祥后人造厦智慧和绝技,此楼主要是接待

贵宾、婚嫁喜庆、商议大事、逢年过节主人们聚集的场所,二楼是主人和子女们的居室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洞窥天地

    难怪人们称之为:一处爱国崇德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一幅精美绝伦的苏作雕刻艺术长卷,一座明清姑苏堂楼建筑风貌博物馆,一部江南古建筑营造工艺的教科书。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廊道幽深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东花厅:卧云戴雪轩(书房)

           清咸丰乙卯年(公元1855年),徐氏后人徐敬之在仁本堂左侧再建此楼,此楼特点处处
      精细,雕梁花栋,凡本物件能雕之处尽施雕刻,内容多以山水、林木、虫鸟、果蔬等自然景
      物为主,造型别致、华丽、精美、细缕如画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隔窗相望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揖峰楼(花厅)二层,为主人抚琴、吟诗、作画之处

推窗可见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缥缈峰

    走进雕花楼,我看到他与一般的古宅有所不同,园子设在主宅的前面。湖石假山,亭台楼榭,清水一塘,花木几丛,环境甚是幽雅。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砖匾映窗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清咸丰年间的砖雕:“采焕尊彝”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二层环视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卧房踏步床

    宅前地上有废石础遗存,原为前厅,看上去应是高大宽敞,只可惜已是昨日黄花,零落成泥早作尘。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天井一角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俯瞰老井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仁本堂主厅天井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茶花正艳

    踱步于厅堂之间,拾级于楼阁之上,仿佛走进了屋主人旧时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厅堂陈设,还是门窗雕板,无一不展示出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和梦想,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精美雕板1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精美雕板2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精美雕板3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静守默候

这棵树高五六米的五色山茶花,已经有200多岁了。

学名“十八学士”,是山茶花中的上品 


    这些经过一番修缮的建筑,岁月的沧桑依然清晰可辨。有的内墙上,还留有上世纪文革的痕迹。由此可见,即便是当时看来相当闭塞的古村落,也概莫能外。西山雕花楼能遗存至今,实属不易和万幸。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揖峰楼(花厅)底层右侧,用于接待宾客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雕梁画栋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揖峰楼(花厅)底层左侧, 用于接待宾客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
花篮悬垂

    其实在堂里古村,这种古代民宅建筑厅堂特别多。据说太湖有七十二峰,堂里有七十二堂,地名也因此而来。南宋时平江知府徐吉轩因爱此山水,命次子徐大本将其葬此并守墓定居,这里开始形成村庄,至清乾嘉年间最为兴盛,形成集镇,是西山西部地区的主要集镇。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三眼灶台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忠贯日月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世德清芬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翠竹掩映

    但是,昔日的辉煌,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隐去。旧时堂里的七十二堂,保存至今的,已仅剩仁本堂、容德堂和沁远堂等为数不多的了。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后院一景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肯遇轩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大门石墩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大门门环

    那天我入村后,并未急着按照指示牌去雕花楼,而是先左拐去其他的弄堂看看。一不小心就走到了一处叫做“沁远堂”的古建筑前,门口竖着一块石碑,看来也已列入控保建筑范围了。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西山雕花楼重修记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洞庭西山雕花楼重修初竣志记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售票处前的“文革井”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俯瞰园景

    我见门开着,但右边有一纸告示:“老房子没有开发,请游客到此止步”,便试探着走了进去。在墙门间碰到了一位老年女子,是这户人家的后人。她见我对老屋有兴趣,还引我入内,看了内宅一堂半掩半露的砖雕门楼,亦为精美之物。说要等今后搬出修缮后,才能完整的展现其本来面目。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沁远堂”保护碑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沁远堂”内过道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沁远堂”砖雕门楼

【原创】太湖风韵(22)西山:《西山雕花楼》“沁远堂”大门

    我期待着,它以及其他古宅,也能像雕花楼一样,早点修缮完毕,重见天日,让外来的游客一睹其华彩。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87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