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2018-03-17 19:56:18)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光福

太湖石壁

永慧禅寺

佛学

分类: 太湖风韵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石壁永慧禅寺


    “三面青山三面水,一重香雪一重台。”清人孙原湘的诗句,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对光福石壁的向往。    

    那日在光福玄墓山“天寿圣恩禅寺”庙会观光后,因随行老同事中有人曾去过“石壁”、“石嵝”,于是,一行四人便商议先去附近的石壁。那里离玄墓山不远,约摸也就五分多钟的车程。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寺下濒湖沙埂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蜿蜒的沙埂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沙埂上的垂钓者


    石壁位于太湖边的蟠螭山,山体为一迷你半岛,南北长仅八百米,东西宽只二百米。因一头向南伸入太湖,如蟠龙蜿蜒而得名。其山有两峰,相距二百米。主峰在东北,曰“南山”,海拔四十四点五米;次峰在西南,谓“憨山台”,海拔四十点六米。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山前“石壁永慧禅寺”勒石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永慧禅寺”简介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山下岩壁上镌刻着清·孙原湘的《石壁诗》


    石壁之谓,可见徐傅《光福志》之记载:蟠螭山巅洼然中虚约三亩许,称石壁窝,四壁如削,高五六寻(旧时一寻等于八尺),大如数千石囷,故谓石壁、大石壁或石壁坞,俗称南山。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半山腰上山平道(西向)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半山腰上山平道(东向)


    到了太湖边的石壁,据说那里是湖山尽处。甫出车,巧遇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光福镇湖的姚老板。因同道中人也都认识,自然不免寒暄一番。那天她恰好到禅寺来放生,与我等不期而遇。目前在镇湖绣品街上开有“凤穿牡丹”绣庄,生意风生水起。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平道北侧虚谷上人墓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平道北侧江寒汀墓及墓志

    临湖一侧,矗有一块大石,上勒“石壁永慧禅寺”六字。左侧有释惠光诗一首:“石壁寂静山僧闲,湖上飞鸟往复还;松风便是华严偈,白云片片朝南山。”由江洛一书写。看上去,应是新刻的。对面上山阶梯右侧,巨石上镌有“佛门龙象”四字,清人孙原湘的《石壁诗》刻于其侧。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在上山平道上南眺太湖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湖中停泊着景观桅船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桅船是太湖的标配


    拾级而上,山道平坦。右倚巉岩,左俯太湖。林木参天,翳云蔽日。道右,为禅寺历代祖师塔林,并有清代画僧虚谷、当代海派花鸟画第一人江寒汀等人墓冢。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吧,两位大师虽生不同代,却魂归一处。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入寺台阶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道中适见僧人


    行到小道西端,复有百十台阶上通禅寺。及至禅寺前,见那景象,似刚又经过一番修缮,好些施工工具仍未撤去,但丝毫无损于禅寺的古朴雅致。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永慧禅寺”山门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石壁永慧禅寺”保护碑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保护碑背面的文字介绍


    山门上方,横额“石壁精舍”。两侧楹联为憨山大师句:“人依空界立,山入镜中来”。左右院墙上嵌有“石壁”和“石壁轩”字碑,然皆非真迹。左碑为翁方纲所题之仿刻,右碑系李根源摩明代名士王穉登所题。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山门背面,两棵古银杏树高耸入云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木鱼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钟磬


    入得山门,两棵古银杏树拔地而起,直穿云天。据说为雌、雄两性,其年龄似大于古寺,已有五百多岁了,见证了寺院的兴废荣衰。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俯瞰殿宇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四合院的格局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山寺梅花正盛开


    据资料记载:

    这座1986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壁永慧禅寺(石壁精舍),相传为憨山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结茅修炼之地。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隆庆三年(1596年)由高僧憨山复创,天启四年(1624年)僧性德修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塑佛像后增建大悲殿,道光年间重修山门、韦陀天王殿和西方三圣殿等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修天王殿,1998年修建藏经楼,前几年又在湖滨建造观音殿。现寺庙占地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摩崖石刻:苏州“过云楼”始主顾文彬等题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摩崖石刻:民国名人李根源等题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摩崖石刻:星云大师题


    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轴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天王殿开面三间,进深九檩。西侧为藏经楼,东侧为斋堂。附房壁上,嵌有明王稺登隶书《石壁轩》和清嘉庆二年慈鹤撰并书的《重建蟠螭山石壁记有序》等碑石,记载了这座寺庙的历史。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摩崖石刻:虚云法师题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摩崖石刻:民国要人章炳麟题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摩崖石刻:南怀瑾大师题


    我看到寺旁的悬崖峭壁上,摩崖石刻众多,大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名人到此一游时的题记,可谓雁过留声,人走遗痕。还有部分为宣扬佛法之语,须细思方能领悟。

    回廊里,辟有憨山大师亲书《六咏诗》真迹砖刻碑廊,其笔法圆厚遒劲,功力不凡。因面覆玻璃,反光厉害,难以拍摄并再现原貌。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憨山大师自书六咏真迹碑廊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憨山大师自书六咏真迹碑(局部)


    在寺院后部,我看到峭壁上有一树,其树根在岩缝中半掩半裸,作蜿蜒状,如蟠螭卧伏。树冠伸出崖顶,苍翠欲滴。见铭牌介绍,此树为石楠,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实为罕见。树旁崖刻吴郡何风所书光照居士“苍龙卧壁”诗一首:“灵山佛祖遣神龙,腾云直飞洞庭东。苍穹辟立屹千载,钟声梵音悟松风”。应景描写颇为贴切。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居高临下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大殿后部


    上得寺院最顶端,即为寮房。竹篱边梅枝横斜,疏影点点,脑海中忽然有了“人间正月春待好,山寺寒梅花已开”之句。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八百年古石楠,如苍龙卧壁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石楠树介绍


    下山时,见左下方有一亭,亭前便是伙房,物品随意堆放,有些杂乱无章,此乃最易被游客疏漏之处。

    亭曰“龙王亭”,亭内有碑矗焉。正面:为南山洞庭君像,背面为苏州吴溱书憨山大师诗一首:“曹溪滴水自灵源,流入沧溟浪拍天。多少鱼龙从变化,源头一脉尚冷然”。抒发了当年四十九岁的他,到广东韶阳(今韶关)入山礼六祖慧能大师,饮曹溪水时的感慨。亭左侧,有明代古井一口,后石壁上李根源题刻“尊生泉”,以王穉登斋号 “尊生” 为名。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龙王亭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亭内“南山洞庭君像”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碑后憨山大师的诗


    在寺内转了一圈后,时间已到午饭时分。出得山门,遂循台阶而下,由西直落至山下,便是新修的观音殿,颇具气度。因正门和边门皆紧闭,只能在外看看,拍些照。见到其边门额书“慧炬重明”四字,其中后两字竟与我的名重合,真希望自己能被智慧的火炬点燃,照亮今后的人生道路,凡事能够大彻大悟。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尊王泉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一艘小船迎面划来


    在观音殿前濒湖南眺,远山含黛,水天一色。顺岸西望,千船泊港,帆樯林立。这个建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太湖渔港,依偎在白浮山麓,自然条件极好。要不然当年李公根源踏勘苏州西部诸山选址,怎会钟情于此,只不过因担心常受湖匪之扰而作罢。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太湖双舟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俯瞰庙宇一角


    依我看来,石壁永慧禅寺,应是大自然的恩赐和眷顾,乃观赏湖光山色,追寻人文遗迹的佳绝之处。

    何以见得?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山下的观音殿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观音殿正门砖雕门楼“觉海慈航”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观音殿边门横额“慧炬重明”


    光福诸山奇石较少,石壁又地处僻远,却以陡峭奇险制胜。而踞于石壁之间的永慧禅寺,又以小巧精致,古风浓郁著称,在光福诸古寺中别具韵致。故自古以来,倍受文人雅士青睐,留下了众多遗踪。尽管自然变迁,沧海桑田,无论朝代更迭,存亡兴废,石壁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连同那些题咏,至今读来,仍是这般鲜活,脍炙人口。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一叶小舟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布网


    现不妨引吟几首:

    明·姜埰:“六朝遗迹倚崔巍,欲削芙蓉护讲台。山色晴空还易雨,人家桑拓更宜梅。佛香入院双林净,水天湖遥百道回。几处登临看不尽,清川华薄又相催。”

    清·孙原湘:“苍苍绝壁瞰湖边,万顷琉璃照眼前。风雨欲来云满地,人烟何处水浮天。松声时作空中乐,鸥影都成世外仙。七十二峰看不了,一峰诗思一飘然。”

    清·许兆熊:“蟠螭山下石壁坞,标题古隶是尊生。几度废兴今复旧,湖山尽处听经声。”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寺前驴友用餐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
光影映壁


    是的,浩渺太湖,七十二峰,只此一峰诗思,已尽飘然。更何况,湖山尽处,还有经声悠然。此时此刻,我的心仿佛已经沉浸在诗情画意里,融化于自然山水中了。

    回家后,作五言律诗一首记游:

蟠螭地僻偏,

  景色自悠然。

  野草埋幽径。

  苍林拥峭峦。

  摩崖钦雅士,

  谒寺仰憨山。

  袅袅梵音远,

    斯间可悟禅。”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远眺渔港

【原创】太湖风韵(8)光福:《石壁永慧禅寺》碧波万顷

 

* 所附照片系手机分阴晴两次拍摄

                                                                        写于20183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