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2017-10-14 20:33:23)
标签:

原创见闻

嘉兴

梅花洲

石佛寺

旅游

分类: 萍踪浮影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游客接待中心


    今年二月十八日,我和好友(苏州文庙古玩市场“大吉行”的黄老板)一起,参加了苏州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组织的嘉兴一日游活动。游览的两处景点,分别为上午梅花洲景区,下午月河老街。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景区门口鸡年迎春灯会造型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梅花洲勒石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春的气息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船舫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河廊


    梅花洲,初闻其名,区内应是遍植梅树,花开时节,香溢满洲吧?其实,除此之外,还因域内草木葱郁、曲径通幽、大小河流,穿梭潆洄,状如梅花,故而得名。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拓展队员与游客一起进入西街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木棚船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花轿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花伞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黄包车


    它所处的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曾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尽管沧桑巨变,但其地块河道肌理依旧保存完好,堪称奇迹。只可惜能体现旧时风貌的老宅旧屋已经基本不见了,除冯家老宅和翰林府第尚能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葺外,其余大多为新造的仿古建筑。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黄老板小巷寻幽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新修的小桥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双桥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拓展队员穿行在宅屋间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偶见双影


    走在景区的主通道西街上,看到两边的街市,店铺鳞次栉比,除应接着各种生意外,有的门口还摆放着体现水乡特征的物件,以与景区的整体氛围相协调。街道上,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那天,还有不少青年男女在单位的组织下,来此进行野外拓展对抗训练。他们身穿统一服装,顶戴头盔,手持武器,机灵地穿梭于小巷老屋内外,犹如巷战一般。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冯氏老宅新修的北门,门口挂着“嘉兴民俗文化馆”的牌子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老宅楼房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宅内石锁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冯氏老宅南门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冯氏老宅介绍


    我和好友在冯氏老宅和翰林府第内逗留和浏览了一番。

    冯氏老宅为旧时当地望族冯家的旧宅。其建于清末民初,为三组中轴对称的宅院,自西向东依次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建筑风格是徽派建筑与江南传统建筑的融合,在嘉兴的传统民居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宅内有一些图片和实物展示,体现了嘉兴传统的民俗文化。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翰林府第大门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春晖堂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照壁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翰林府第介绍


    翰林府第,是旧时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马家的故宅,据说清雍正曾御赐“高风伟柏”匾额。因占地广大,庭院深幽,故有“走过三江六码头,走不过马家弄蒂头”之说。为古代嘉兴文人游览、读书、诗咏、归隐、避难之所在。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双廊式的“仪贤桥”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仪贤桥将梅花洲景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香花桥一侧

 香花桥:系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光绪二十年

     1894)再次重建。凤桥著名诗人潘鸿谟在《寺门布月》中写有“香花晚桥

风”之句,系梅花洲八景之一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香花桥另一侧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转角楼

    观毕,便越过纵看为双廊式的“仪贤桥”,看着人们走过“三步两爿桥”时律动的风景,亲身体验了上桥和下桥,再上桥和下桥的别样感受。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三步两爿桥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三步两爿桥:是凤桥最著名的遗存,是凤桥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相传始建于

 唐朝,由石佛寺内僧人的化缘建造。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需走三步就上了第二座桥,故

 称之为“三步两爿桥”。两桥成直角相连,似一把双连圆形锁,建在三水汇合之处的梅

花洲的花蕊上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桥上不断有游客来往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有的驻足流连拍照


    “三步两爿桥”, 相传始建于唐朝,至今具有一千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由石佛寺内僧人化缘建造。这两座奇特的石拱桥,处于两条河道的交叉处,呈直角相连状,两桥相距只有三步路,犹如一座连体的“姐妹桥”。因从第一座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名。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在仪贤桥上远眺石佛寺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石佛古寺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黄老板在寺前忙着发微信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大雄宝殿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寺旁的财神殿


    过了“三步两爿桥”,就是始建于南朝宋的“石佛寺”了,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石佛古寺乃江南名刹,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平治土地,掘得地下四尊石佛,得名“石佛院”。历史上屡逢灾变,遂成废墟。2005年予以重建,千年古寺终得重光。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和尚健步如飞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千年西杏

     梅花洲石佛寺传承下来两株一千二百五十多年银杏树

 树隔河相望,据传为一雌一雄。参天的古树树干通直、枝繁叶

 茂、丰姿秀丽,春夏翠绿、深秋金黄,雄浑古朴、蔚为壮观。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千年东杏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入镜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仰望


    据相关资料介绍,重建后的梅花洲景区规划面积达12000亩,原有的金刚桧、菩提树、一鉴泉、四佛石、梅花洲、青莲池、香花桥、白云邱这“梅花洲八景”将原貌重现。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红梅渲染春色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残墙破壁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孔庙

【原创】嘉禾拾穗(1)《梅花洲》
老屋知春


    梅花洲除了它那诗意的名称外,还有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地理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景区以“灵动水乡,写意江南”为核心思想,通过观光、休闲、禅修、会议、住宿和生态等项目植入,真正成为集合禅意体验、心灵度假隐逸栖居、拓展训练的区块,构筑一副精致的江南风情画卷,打造一个江南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区,真正成为有地方可去,有东西可玩,有活动可参与的精品旅游区。

 

                                                                 写于20171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