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零”这个词语,其实是由“清”和“零”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清”的含义很多,这里作动词解,意为“清除”;而“零”字,本意为“余雨”,此处则单指自然数中的一个数值。
这个由汉字记做的“零”,是自然数值负一与一之间的整数。其英文单词翻作“zero”,即既非正数、又非负数。
清零,按字面看来,可解释为“孤单寂寞”之意,但更多的则作为电子学术语来使用。
清零是一种指令。在电子计算机硬件中,有计算器、累加器、中央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地址存储器等。使用清零指令,可以将存储器的状态(数据)变成原始的零状态。
人们最常见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计算器,最便捷的是手机上亦有此功能,其操作按钮上一般以英文字母“AC”表示。
这种自然数值上经常发生和反复使用的清零,看来不免有些令人索然寡味。而社会生活中或多或少,甚至是难免的清零,则显得非同寻常了。
窃以为,人生确实要经历许多次清零。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
精神层面的,如运动员,将以往每一天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每一次夺得的奖牌和荣誉,都作为今天一个新的起点。
再如科学工作者,将今天取得的科研成果,又作为明日再次出发的基点,再度攀越的动力。
这种主动清零,不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的作派,为的就是轻装上阵,重新出发,以争取更大的成绩和光荣。
上述举动,对于我们每个凡人来说,可能做不到。但是,其实我们每天自觉、不自觉的,也面临着清零的问题,进行着清零的过程。
告别昨日,走进新的一天,这是一种清零;忘掉烦恼,保持乐观心态,这也是一种清零;今日之事,今日处理完毕,这还是一种清零;……
今日偶看到苏州电视台五套重播的《李刚评话》,说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作为学生,对漫长的暑假也要做清零处理,包括暑假作业等。看来,清零的范围真是挺广的。
具体体现在物质层面,尤其是金钱上,对于当下的“月光族”而言,这种感受或许更深些。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体会也是蛮多的。
想当初,一九八一年我结婚时,那时社会上普遍都是零基础,也就无所谓清零不清零了。车厢式的老公房粉刷下,搬进些简单的家具,亲戚们聚一聚,喝喝酒,吃吃饭,同事间派派喜糖,就算成了一个家了。
八四年,单位分房,增加了住房面积。最简单的粉粉墙,刷刷地,就花光了几年的积蓄。
九一年,有幸再分房,面积又调大些。此时才算有了简易的装修,请人打了一套家具,但又将积蓄花光。
九八年,预购了一套商品房,居住面积增加不少。加上当时还算像样的装修和置换家具,直至两千年初搬入新居,手中现金已所剩无几。
二零一一年,儿子结婚,加上之前买房,又几乎倾囊而尽。
唉,钱这个东西,真是个好东西,又是个怪东西。有了它,可以做自己想做和应做的事,但是一用它,就没了。
钱,毕竟是个身外之物。它靠你的双手赚来,又反馈于你,维持你的日常生活。
因此,这种时常的清零,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只要健康活着,生命不清零,这些皆非大事。
依我看来,这种清零,有点类似电子学术语中的“手工清零”,其清除往往是不彻底的。用掉的钱转换成了其他物质形态存在,如房屋、汽车、家电、家居用品等。再说这种钱,假以时日,又会有新的积累。但若是碰到“软件清零”,那就完了。
确切的说,一个人真到了生命终结的那一天,那才是真正的清零了。同样作为物质形态的身体和金钱,似乎都不重要了,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了。
其实,我们每天辞旧迎新,时间在转瞬之间即成过往。在不断的清零中,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孩提已步入成年,青丝已换为白发。但不管如何,倘若人有来世,我还是愿做一个凡人,尽管时常面对,并遭遇着清零的境况。
2017年8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