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初,与好友一起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艺空间”,参观了“境由心生—葛杨水墨山水画展》。感觉好像随着画家的笔墨,如入其境,游历了许多高山大壑,被大自然的雄伟壮丽,气象万千所叹服。
孤陋寡闻的我,之前并不知道艺术家葛杨。只是当我在展馆里看到了他的画后,才得到了初步的了解。并从他一幅幅作品中,看到了一位有所追求的艺术家的山路和心路历程,看到了大自然气韵中融汇的一种个人情怀,这或许就是画展的主题词—境由心生吧?

展馆版面上艺术家葛杨的简介如是表述:
葛杨,苏州人,自小就喜欢丹青,7岁开始写大字,13岁写书法作品,被《中国中学生少年字帖》选用,并多次出国参加书法展览。17岁拜中国画大家吴养木先生为师。曾在苏州业余美专系统学习四年中国画,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文博学院,主攻博物馆陈列设计专业。他曾在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担任设计及业务馆长等职。多年来,艺术风格云淡风轻,有宋元文人画之意境,曾担任国立苏州粉画艺术院院长,现为颜文樑纪念馆馆长。
葛杨为亲身感受大自然造化的魅力,十多年间游览中外雪山,足迹遍及四川、云南、新疆、尼泊尔、瑞士等地,在壮丽的自然环境中,感悟到弥漫在这些雪山大壑中的“天地之气”,并力图将这“气”及其“气韵”反映到自己的画作中去。此次画展的作品可以让市民感受到他的“境由心生”。

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常务副主任胡志祥为展览写的序言如下:
喜闻葛杨君于金鸡年春月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双凤来仪,此乃吉兆也。欣然命笔为序。
葛杨君幼时从名师,浸润于丹青水墨之中;青年时赴复旦大学文博专业深造;而立之年,因工作关系又在碑刻、粉画等中西方艺术领域中纵横和感悟,益近不惑之年。
虽然肩负繁重的行政工作,但仍在中国绘画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耕耘和探索,终在知天命之际,在中国山水画艺术领域中开拓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本次画展命名为“境由心生”,我认为相当准确地反映了葛杨君在中国山水画上的特质和成就。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应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葛杨君的山水画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其在这一境界上的努力。
自然界造化博大精深,葛杨君主要聚焦的雪域以上的自然风光,这反映了他的眼光和创意。这一题材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较为薄弱。
葛杨君为亲身感受大自然造化的魅力,十多年间游览中外雪山,足迹遍及四川、云南、新疆、尼泊尔、瑞士……,在这壮丽又十分严峻的自然环境中,感悟到弥漫在这些雪山大壑中的“天地之气”,并力图将这“气”及其“气韵”反映到自己的画作中去。
读葛杨君的画,你可以感到他笔下雪山大壑与具体的外在造化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实质上反映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一种哲学释读。
他用笔苍劲,墨色简读,为丰富表现手法,还吸取了西方绘画中一些用光的技法。他喜欢在雪山空谷中大块留白,此处无笔胜有笔。你可以感受到其中涌动的“天地之气”,使观者能从燥动功利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仿佛进入一种寂静圣洁的空间,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诉求,我想这应该是葛杨君山水画想要表达的意境。
葛杨君在中国山水画创作领域内已初有建树,他的艺术人生正值成熟期。如何坚持自己,又不断地突破自己,将成为他未来创作道路上新课题、新挑战!

《残雪》

《苍山云影》

《滇南行》

《大壑云烟(丙申三月)》

《二月春风》

《大壑云烟》

《挥毫写胸襟》

《大山气韵》

《江南二月》、《春雨江南》

《大山深雾》

《南岭山居》

《居高声自远》

《南山云烟》

《暖日》

《尼山风云》

《山高猿吟》

《云漫南山》

《山倚云起》

《云山雾海(丙申)》

《壮志凌云》
写于2017年3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