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萌
丛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584
  • 关注人气:3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

(2017-03-10 21:02:32)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穹窿山

百丈泉、玩月台

朱买臣读书台

孙武苑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

    与宁邦寺比邻,有百丈泉、玩月台在焉。

    那日我从宁邦寺山门出来,右拐不远处,就看到了这两处所在。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百丈泉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问泉亭    楹联由柯继承撰写

“百丈泉,泉百丈,韵也,声也宁邦寺,寺宁邦,是耶?非耶?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百丈泉记》  柯继承撰   崔护书

    百丈泉,乃穹窿山古泉之一。据传宋代高僧佛慧禅师主持时,因寺内僧多水少,遂施法将锡杖插于半山百丈崖上,顿时泉涌而出,将此引入寺院内供僧人饮用。潭边有一石亭,名“问泉”,可谓应景。亭边立有“百丈泉记”石碑,供游人瞻读。无论是石亭的楹联,还是百丈泉碑记,皆出自苏州名家之手,文、书俱佳。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韩世忠塑像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玩月台石刻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玩月台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玩月山居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玩月山居石径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玩月亭

    百丈泉之上为玩月台,相传当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常与部下在此赏月,因此得名。恢复后的玩月台,建有玩月山居、邀月阁、一溪亭、对影轩、戏台等,构筑典雅,景色幽美。台前,韩世忠的雕像肃然挺立,仪态威武。崖壁上满是石刻,成为御道之外又一处摩崖石刻集中地,列入“穹窿山摩崖题刻”保护范围。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戏台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对影轩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邀月阁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邀月阁匾额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一溪亭远望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一溪亭近观

    我饶有兴趣地逐块观瞻,发现这些石刻内容不同,字体各异,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其内在的涵义,得细细揣摩,方能知晓。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穹窿山摩崖题刻保护碑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石刻:宋 韩蕲王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石刻:孤峰皓月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石刻:莲台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石刻:菩提石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石刻:石隐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石刻:韩蕲王玩月台、彼岸、避秦等

    观毕,即在所谓的六岔路口,循道去了“孙武苑”和“朱买臣读书台”。

    这两处景点,位于穹窿山的山中腹地茅蓬坞,记得最早好像只标作“朱买臣读书台”,并无“孙武苑”一说。前些年游穹窿山时,因时间关系,我只在山上远远地望了一眼,憾未到达。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朱买臣读书台”保护碑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朱买臣读书台

    “朱买臣读书台”,为我国古代五大名台之一。其余四座,即河南开封的禹王台(纪念大禹治水);湖北武汉汉阳的古琴台(春秋时俞伯牙为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之处);北京的瀛台(皇家避暑游览之地,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于此);河南登封的观景台(始建于元朝的古天文台)。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朱公祠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朱公像

    这座天然的石台,面积不大,相传是西汉名臣朱买臣在砍柴之余用功读书之处。当年他家境贫寒,居住在穹窿山脚下,以砍柴卖柴为生。可他又酷爱读书,稍有空闲就在这石块上看书。

    一个肩负束薪,且行且诵的穷书生,在遭到路人的嘲笑,老婆的奚落,最终离他而去时,却引出了“负薪读书”的佳话。

    待五十岁时来运转,功成名就,在汉武帝面前一展才华,被任命为会稽太守时,其妻懊悔不已,欲再续前缘。但已覆水难收,为时已晚。于是,又引出了“马前泼水”这段历史典故。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朱买臣读书台”砖刻介绍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关于马前泼水”砖刻介绍

    “孙武苑”的形成,从时间长度上说,似乎也就十几年的光景,但据说绝非空穴来风。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孙武苑”门楼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堂外景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孙武”坐像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啸亭

    经过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及中外专家考察论证,认定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孙武因为躲避政治动乱从齐国投奔到当时国势昌盛的吴国,就在这山坞隐居,结草建庐。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写下了惊世之作《孙子兵法》;另一方面静观时局发展,以便待机出山。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仰视兵圣堂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堂近景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堂内陈列的兵书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堂内陈列的兵书器

    公元前506年,孙武在伍子胥的举荐下,被吴王阖闾委以重任。与伍子胥一起以三万之兵打败了楚国二十万之众,成就了吴王阖闾的霸业,展现了卓越超群的军事才能。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堂内陈列的兵车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圣堂内陈列的弩机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法课堂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兵法重地

    我在孙武苑见到,有茅草屋、兵圣堂、兵法课堂、孙武雕像、孙武圣迹图、孙子兵法碑廊等。尽管都是现代所建,但建筑古朴,与环境协调,可见主事者也是动过一番脑筋,花过一番功夫的。

    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身处茅蓬坞这样一个幽谧寂静之处,完全可以想象,当年孙武子作为一个旷世奇才,凭其智慧,定会选择此处为深隐之地,推演兵法,著书立说,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茅亭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茅屋  右侧为智慧泉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茅屋内孙武塑像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形势图

    至于穹窿山茅蓬坞,究竟是否孙武子的隐居地,目前学术界似乎意见不一,还有争论,观点甚至尖锐的对立。持肯定意见的多,否定意见的少。但历史的真相,论证的科学,史料的翔实,往往不是以人员终寡决定的。

    孰是孰非,任由专家们去探讨举证吧,我等普通民众就不得而知了。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
“孙武圣迹图”大型砖雕照壁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
碑刻回廊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
“翠浮三叠”轩

【原创】穹窿秘境之五:《觅迹寻踪仰人文》
孙武茶室
 
                                                                 写于2017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