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6年4月10日,随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组织的“艺术之旅”活动,前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参观了“蛇杖Ⅲ—左开道岔”黄永砅个展。
对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尤其是那支高耸的、标志性的烟囱,我并不陌生。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就曾来这里参观,并为此写过一首《创意的烟囱》的小诗。

在观光平台上俯瞰黄浦江和眺望南浦大桥
这个原为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地方,世博会期间被改造为“城市未来馆”,展会结束后,又被打造成了现在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与浦东的中华艺术宫(世博会的中国馆)隔江相望的,上海滩上两个公立的,集古今中外艺术之大成的超级航母,为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和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提升和普及的窗口,可谓利莫大焉。
自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我每年皆随金鸡湖美术馆来此参观,至今已看过多个展览了,每次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次的黄永砅个展也不例外。

艺术家黄永砯简介
“蛇杖Ⅲ—左开道岔”黄永砅个展中的二十五件作品,体量普遍较大,成为当代艺术博物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装置展。有的独立为态,有的组构成型。通过一个个、一组组器物和动物的造型,营造出摄人心魄的,甚至血腥恐怖的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引发对人类生存现状和未来命运的思考。

相关艺术衍生品商店
据参看相关资料所知,黄永砯,这位1986年“厦门达达运动”的创立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其哲思见解异常独立,甚而有些虚无主义。他非常强调怀疑论的重要性,反对理性主义以及以人类为中心的霸权主义。他的艺术语言是贯穿当代表达和传统影响的跨文化交汇点。在展览中回顾性地重访了其大量的早期作品,试图展现艺术家多年来持续的探索、反思和创作能量。

相关艺术衍生品商店
黄永砅的创作突出表现“为事件而作”,内在和外象永远有两个维度的契机,即一个特定场所和一个现实中的事件。他关注的焦点是由事件引发的关于更广泛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等不同领域间的碰撞。这种创作的特殊驱动性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一种可以跳出原有语境,而又重新获得某种潜在可能性的力量。

展览会海报
我看到,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引得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不管是看门道的内行也好,或是看热闹的外行也好,或许多少从中看出了自己的一些道道,有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这或许就是主创者希望达到的目的意图,主办者希望收到的反响效果,参观者从中得到的意外收获?
作品展示及简介 :
【蛇杖】2014年
取自于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的一则上帝显神迹的故事:上帝将杖变成蛇,当身首去抓是,蛇又变成杖。由一条长约40米的蛇骨加上尾端的手杖构成,起伏盘踞于展厅之中,象征性的连接着天与地。蛇骨的形象似蛇又似龙,在东西方的宗教与神话中经常出现,时而象征知识与智慧,时而又让人联想到很多看似矛盾的意象:恐惧与欺骗,亦或创造与好运。


【头】2011-2016年
长达11米、重达20吨的半截绿皮火车车厢,一头以30°角倾斜,悬置在一个左开道岔的铁轨上,数十只无头动物从车厢中倾巢而出,四处逃散,唤起了危机感。

【左开道岔】2011-2016年
火车铁轨专门术语,站在道岔前段,面向道岔,在主线即直线铁轨的左侧分支为“左开道岔”。通过转辙器,尖轨和导曲线轨与主线直轨成为一个直行和左行的“两可之间”的夹角,铁轨术语为“有害空间”。扳道工为一只无头动物,在周围众多无头动物的簇拥下,列车将驶向何方?


【Ehi Ehi
Sina Sina】2000-2006年
巨大的,旋转中的转经筒,立在十二米高的木柱上。手每摇一次,意味着诵经一次。一方面体现了转经筒本身所传达的和平祈祷原则,另一方面,巨大的摆锤带来一种张力,反映出世态间的矛盾和冲突。转经筒不断地匀速自转,成为搅动整个展览诸多作品、不同主题的一个漩涡。

【嗡嘛呢叭嚜吽】2000年
转经筒在静止时像一座塔,在转动时像一把伞或是一棵菩提树。当它被拆散时,盖子像个“盾”,盖在地上;托盘和长柄像把“矛”,直指前方;中间经筒的圈卷经文像个“大转盘”,不断旋转。转经筒的分解和打开,并没有使之一器物变得明了,反而让它更加神秘。


【沙的银行或银行的沙】2000年
以1923年的上海外滩的汇丰银行为原型,采用干沙加少量水泥拌合,浇筑在模子里,再浇水夯实。看似坚固的外形,其实仍是易损的、临时的、随时有崩溃的危险。

【水泥航母】2011年
以主题公园中供市民游玩的大型武器外形设施为创作背景,将铁制的工程建筑垃圾斗,转用为运载工具,水泥制成的航空母舰浮于水面。“废”与“用”、游乐和野心在此互相转化。

【马戏团】2012年
两只有活动关节的木制巨手,一只悬在空中,一只支离散落。悬在空中的手以线绳牵引着一只猴子的骨架,骨架猴子手里又操纵着一只更小的猴子,十五只无头动物标本颈上的切口已被红布裹住,安置在犹如马戏团帐篷的巨型竹笼内外。这个无头兽马戏团正处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是对末日情景的想象。


【布加拉什】2012年
法国比利牛斯山区的一座山峰,传说是2012年12月12日世界末日来临时,地球上少数免于劫难之处。山的四周呈现着世界末日的景象:一群不同种类的白兽,身首分离地散置于展厅各处;兽首被置于一个巨大的白盆上,嵌入岩石之中。兽首象征宗教团体献给大自然的祭品,山传达出其所具有的破坏力,直升机提示了社会各层面的调控系统,上方警报器则来自巴黎二战以来每月第一个星期三必做的测试。


【羊祸】1997年
用竹子支起羊皮,组成高于人的“羊群”,在中间立起一个似牛的怪兽。牛头猪耳,头长四角,身披牛皮,俯视众羊,类于《山海经·北山经》中的异兽“诸怀”。意在用预言或寓言的方式,提出疯牛病是“牛祸”?是“羊祸”?还是“人祸”?


【骆驼】2012年
一头来自中东的单峰骆驼标本,屈膝跪在地上,面对圣地麦加的方向,让人们联想到穆斯林祷告的姿势。一枚大针从骆驼鼻孔中穿过,身上烙有来自《新约》的一句法文:“富人进入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作品在混淆“鼻孔”和“针孔”的同时,探讨了宗教和财富的关系。

【五角大楼】2007-2010年
将罗马斗兽场和五角大楼建筑形状的复制品,作为骄横的权力符号进行并置。

写于2016年4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