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8月21日所发的屐痕甬城(19)中,我曾写过一篇《江北天主教堂》的博文。那座哥特式的建筑,矗立在甬江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时隔将近三年,2014年7月28日,这座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的教堂发生了火灾,烧得只剩下主框架结构,几近毁灭。
我在苏州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悻悻然。8月17日那天,我在宁波方广寺与母亲、弟妹等为家父做完逝世三周年佛事后,在返回途中,特意将车开到教堂附近,如祭奠一般,呆呆地望着它。四周竖着的抢修用的脚手架,就像一道道缠在病体上的绷带,让人看了顿生痛惜之情。
今天说的天主堂,是另外一座,位于宁波药行街。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天一广场遥望其背影。高耸的哥特式双塔,在阳光照耀下特别美丽。但当我后来真正走近它时,又一次近距离地欣赏到了它的风采。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药行街天主堂,论年头,早于江北天主教堂一百七十年,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为法国传教士郭中传来宁波购地所筑,其时仅圣堂一座及房屋五间而已,绝非今日之模样。
1846年,法籍天主教传教士顾方济多方筹募资金,置地扩建,逾七年方得开始实践他建造大圣堂之夙愿,并于1855年5月间始在大堂内行祭。但好景不长,仅两个月大堂就倒塌了,所幸无人员伤亡。重建工程始于1865年8月,于次年年底落成,定名为“圣母升天堂”。
至1918年,该堂落成五十年后,教友们又筹募经费从底层到屋顶修葺一新。并坚起一座高一百二十二尺的钟塔,顶上冠以三米长的铁十字架,与江北岸外滩天主堂的钟塔遥遥相对。

1966年文革开始后,因停止宗教活动,教堂成了宁波市越剧团的舞美工场。1978年建越剧大楼时,钟楼倒塌。1985年,神父楼归还教会,1990年毁于火。不久,即由黄斌盛教友修复。至1991年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得以归还教会。但因年久失修,梁柱已腐烂,明显属于危房。
1992年,受药行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影响,原地已无法重建教堂。1994年,旧城改造时,教友黄斌盛创办房产公司,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向北后退四十米,拆迁居民一百多户,形成占地五千四百平方米的教堂用地区域。1995年6月进行施工,在2000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历经五年时间,全部费用达4000余万元人民币。新建的双钟楼教堂、五层神父楼及地下车库总共建筑面积为九千八百平方米,在国内属大型堂区之列。其大厅脊高、钟楼高度为国内现有教堂之最。唯一的遗物,仅为悬挂在六十米高空钟楼上的大钟。

值得庆幸的是,药行街天主堂在历尽劫难,饱经风霜后,得到了重生。它不仅是广大教徒的福音,而且为宁波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写于2016年3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