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 令 夕 改
》
今年一月四日,我国股票市场推出了熔断机制。当日沪深300指数便立竿见影,两次跳闸,使股市提早打烊,成为证券史上的第一次。然两天后,昨日两市又因沪深300指数触发7%阈值,仅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关门停张,创出了中国股市日最短交易时间的记录。
晚间传来消息,证监会决定从今日起将刚推出的熔断机制紧急叫停。让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朝令夕改,有点将法令法规视若儿戏,且有点让人逼宫的意味。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不胜枚举。
纵观股市,无论上涨和下跌,都有其内在的因素。涨幅大了,回调总是必然的选择。但这种疾风暴雨式的调整,熔断机制可能起了助推的作用。
朝令夕改,语出汉·晁错《论贵粟疏》:“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意指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此语似乎时时在提醒人们,尤其是主事者,朝令夕改,乃执掌之大忌也!
从盘面看,今日大盘似有止跌之意,但证券市场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却实在不能让人恭维。其朝令夕改的举动,至少可以引起大家对一些问题的探讨。
其一,熔断机制的两档阈值是否合适?
其二,推出此举的条件是否成熟?
其三,实行此举的时间是否恰当?
其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仓促之举,若常此以往,是否会成为今后市场稳定的隐忧?
其五,今日大盘指数的止跌,是否由于暂停了熔断机制所致,还是市场自身的行为,其时效性还有待今后确认。
等等,等等。
总之,股市连续熔断,主要问题应在股市本身。正如有人所说,熔断相当于保险丝,股市是线路,保险丝断一次可能是它自身的事,但反复断,就表明线路出问题了。因此,看似是熔断机制引起了事与愿违的负面效应,但中国股市内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应是主因。
吁请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者,能真正从稳定大局,健康发展的理念出发,正确审视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以维护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实行必要的修生养息措施。切不可再草率从事,让股市这关乎于国计民生的事,看起来总是有一种惹不兮兮,弄弄白相相的感觉。
至于对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熔断机制总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上,随时还会掉下来。即使你逃过了此劫,到时候不知谁还能躲得过去?
写于2016年1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