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送给好友的两本书,自感用它作题图较为合适
左:苏州市征文集;右:苏州新浪博友博文集
自打几年前在新浪网开博后,至本文已是九百篇了。这些年来,坚持写博已经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与博友间交流互动,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博友之谊,缘于情字。本来素不相识的人,偶尔在网上相遇,通过相互来往,即便未曾见面,也会惺惺相惜,情投意合,终成好友。

三位博中好友在南园宾馆的合影
左:龙城小殷;中:祖龙居;右:丛萌
我与“祖龙居”、“龙城小殷”两人的交往结谊就是一个明证。
祖龙居老师姓张,年长我十几,苏州人,但已在北京工作生活了五十五年,早已退休,现居京城。龙城小殷年幼我十几,常州人,在当地打拼着自己的事业。从年龄的长幼来说,他俩正好差一个辈分,而我恰好居中。
深秋的一天,十一月七日上午,大雨滂沱。常州小殷一早坐高铁而来,三人先在祖龙居老师在苏州市中心地带的老宅里相聚了,喝茶叙谈,一见如故。

祖龙居和龙城小殷在南园宾馆忆江南餐厅的合影
其实,张老师和常州小殷早就见过面了,他俩的相识源于一次巧遇。据张老师介绍,大约在四年前,他游常熟沙家浜时,在一辆接送游客专车上,偌大的大巴却只有他们两人,于是便开始聊天,並一同游览沙家浜,彼此互相照顾,共进晚餐,同住阳澄湖饭店。今年四月他回苏州时,常州小殷又与其一起游太湖三山岛。当得知他在新浪开博后,常州小殷也特意将网易博客搬家到新浪。从此网络将他俩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欣赏博文,成为好友。

我与祖龙居老师在他老宅合影
至于我与他俩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份吧。
有一次,我发了一篇夫人参加苏州工业园区湖西乐爱合唱团演出的图文,张老师一看,咦,巧了,这不正和他的哥哥嫂嫂同一个团吗?有一年合唱团去中央电视台《歌声和微笑》栏目录制节目,他还特地大老远赶到大兴的央视影视制作中心探望。其实,他哥嫂皆为乐爱合唱团的成员,嫂子还是团长呢。
于是我俩便在博中互访,结为好友。才知道张老师也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除爱好旅游、摄影外,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他参与组织的“北京天坛祈年合唱团”,活跃在北京的舞台,每年注册的团员均在800位左右,至今已走过了十三个年头了。在他的博文中,我曾看到张老师在天坛,指挥合唱团团员演唱的场景。可谓阵容整齐,声势浩大。

我与龙城小殷在祖龙居老师旧宅合影
与常州小殷的结识,是在他博客搬至新浪后。他身为常州人,但对苏州的民俗风物,古典园林,老街旧宅情有独钟。他爱好文学、摄影,在打理生意的空隙,常徜徉于青山秀水之间,流连于古典园林之中,并随时将丰富的游历,精彩的图文发于博间。我俩在交流中彼此感到投缘,相处甚笃,但从未见过面。
有一句歌词唱得好:“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自从有了互联网后,大千世界确实是瞬间变成了小小寰球,再远的地方也触手可及。

祖龙居老师送我的精美礼品
当张老师发现常州小殷在我的博客中也是常客时,心中便萌生了找机会三人相聚的念头。趁这次返苏探亲之际,发起了这次聚会。在他家稍事寒暄后,趁午饭前还有时间,先游览了南林宾馆内园林景观,再到南园宾馆忆江南餐厅共进午餐。餐毕,在宾馆内参观了“蒋纬国故居”、“五七一工程”遗址和园内风景,还顺便拜访了附近的“静思书院”。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天的辰光转瞬就结束了,常州小殷还要返程。三人在祖龙居的老宅内依依话别,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一天,并彼此期待着下一次的再聚。

龙城小殷送我的珍贵礼品
我的这两位好友,在打理博客和微信时,图文均佳。晚间,张老师先用美篇发了长篇微信,随后我与常州小殷在微信中分别发了附有九幅照片的短篇图文,三人并在他人的微信中互相唱和。
祖 龙 居: 博山三友秋雨行,相会同乐是缘分。岁岁相距同相趣,终身难忘在心间。
龙城小殷:1、细雨霏霏秋意深,高铁载我赴苏城。三友相聚品茗乐,旧居园林好怡人。
2、黄叶飞舞秋已深,兴致盎然赴苏城。园林古巷小桥水,品茗畅谈情意真。
丛
萌:1、少小离家老勿回,乡音朆改鬓毛衰。街坊相见仍相识,覅问客从何处来。
2、东吴城墙居庸关,千里铁骑一日还。但有龙城小殷在,三友投缘赴博山。

我之前分别以快邮方式寄给两位好友的书
末了,还要对张老师和常州小殷赠与我礼物,表示由衷的谢意!
*
所附合影照片,均征得好友同意
写于2015年12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